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报告:学生理解程度较浅,师资成痛点

2018-11-27 10:07|编辑: 梁老师|阅读: 377

摘要

《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还比较浅,停留在感性和具象的水平,师资不足成为痛点。

11月26日,《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从学生、老师、困难及其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现状。《报告》认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还比较浅,停留在感性和具象的水平,师资不足成为最大痛点。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蕴红分析说,目前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大致分为两类,学校课程和校内外活动。分析发达国家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布局时,王蕴红认为,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的执行层面,发达国家都有所规划。并且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师资培训和能力提升、注重跨领域跨部门的多方协作。本次调研结合定量问卷和定性访谈,报告旨在了解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现状,并探讨未来推进普及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生学习兴趣强烈,但理解程度较浅

《报告》数据显示,45.4%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并有39.6%的学生的学习理由是学起来应该很有趣。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较浅,多处于感性和具象的水平。王蕴红分析数据认为,目前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还停留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产品上,对其背后的技术和相关算法了解不深。《报告》其中的一个问题是“认为‘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分支’的选项”,13.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24.3%的学生选择“大数据”选项。

同时,学生的人工智能认知准确度地域差异明显。一二线城市准确度高于其他城市,示范学校学生准确度比普通学校高,但差距不明显。男女生准确度基本相当。对此,王蕴红表示希望学生能够同时提高认知的准确性和动手的创造性。

31%老师认为不能胜任相关教学工作

《报告》数据显示,78.9%的老师认为,比较支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其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和眼界、了解先进技术、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王蕴红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普及课程,有助于与高等教育阶段形成有效衔接,构建多层次、阶梯化的人才体系。

但另一方面,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近半数老师只有不到一年的教学经验。数据显示,本次调研中只有35.2%教师之前有过人工智能相关教学经验,其中10%的老师认为非常不能胜任,21.4%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点不胜任。其不胜任的原因,63.6%的老师认为是人工智能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在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的理由中,近半数老师选择了“有过计算机专业背景”。

对此,王蕴红呼吁师范院校等高校设置相关课程,加速信息技术老师的培养。

师资成最大痛点

《报告》最后分析了目前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所面临的几大困难。

贯穿各学段系统化课程构建有待完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教材制定、评级机制、课程标准和课时保证。

未建立成熟的师资培养、培训机制。《报告》认为,一方面,一线教师在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实践经验等方面严重欠缺,并缺少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方面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目前无法为教师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需求和资源衔接不足。王蕴红介绍说,协会很多专家愿意投身到一线教学指导工作中去,但并没有形成老师、学校很好的对接。

对此,《报告》建议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开展科技课程、科技活动开展普及教育。

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报告》建议,一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全方面、立体化的政策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宏观指导、课程标准、师资培养、财政支持以及社会资源调动等所有方面。另一方面,王蕴红强调注重政策的层次性,需根据各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出台符合实际的政策指导文件。

加强跨部门合作,社会组织发挥资源聚合平台作用。例如,科技场馆提供实践场地资源,高等院校提供专家资源,教育企业提供产品和专家资源,科研机构提供专家和场地资源,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发展。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芥末堆看教育,作者:那子,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

全国首套人工智能教材明年进入中小学,在沪试点反响热烈2018-11-23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