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基科风云二十年:揭秘清华大学大类招生

2019-01-03 15:52|编辑: 李老师|阅读: 878

摘要

清华大类招生源自基科班培养,自90年代至今,教育前辈们的探索值得我们敬佩。

1998年8月下旬,阮东推开门,略带失落地从新生工作组办公室走了出来。

那一年基科班刚成立,仓促到没有来得及报招生计划。各省的招生组凑了十几名无法满足志愿的高考生送到基科,将这一批学生扩充成一个班便成了第一道挑战。

组建基科班是他毕业留校后接到的第一份重大工作。接到任务时,他对“基科班”这个词的含义还不甚清楚。没有人做过类似的工作,其他院系也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

当时正值新生军训,为避免骚动,学校新生工作组没有答应基科向所有新生通告的请求。阮东只好自力更生地做起了宣传。

当天晚上,他复印了上百份《选拔录取基础科学班的通知》,走到宿舍楼里,敲开寝室的门,向懵懂的新生讲解基科班的培养理念。“数理基础、自由流动”的概念激起了学生们心底的好奇心。

第二天的宣讲,上百名新生准时来到三教。那是清华的第一次"二次招生",对于被教育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那一代学生来说,“数理基础,自由流动”激起了不小的共鸣。三教人头攒动,答疑时,为了不相互影响,又临时借用了楼上一间教室。

90年代末

90年代末的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正面临着经费紧缺和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境。本科生很多来源于专业调剂,而博士生来源也明显不佳。

据创始人之一的白峰杉教授回忆,“清华院系调整之后,基础科学领域急需人才,窄专业是一种优势。但到了90年代,历史背景发生了变化,大学教育的使命也发生变化,宽口径人才成为了时代的趋势。”

提到创办基科的想法,白峰杉教授提到,“做应用数学的,如果他学过很好的物理,其实他会做得更好。数学系进来先念数学,第二年才念物理,然后物理就念不进去了。因为前面一年学生只接受数学思维的影响。比如我本科时候就不断地用数学老师教我的东西,去衡量物理老师教我的,说这积分换序错了,这肯定不收敛。”

当年的申请文件

基于这样的思考,熊家炯(物理)、尚仁成(物理)、白峰杉(数学)和徐湛(物理)四名教授于1997年12月向学校递交报告《关于招收因材施教班的建议要点》,申请创建基科班,以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新型拔尖人才,重振清华理学院的辉煌。

1998-2004年

1998-2004年的基科被称为“小基科”,这时的基科保持着两个班的规模,每一届只招收六十多人。

小基科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独立于院系之外。当时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没有专业”,“数学比物理系念得多,物理比数学系念得多”,“数学课程与物理课程地位等同”。以数理为基础,学生可以继续研究物理、数学,也可以向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工科或经管等方向发展。

基科班的政策吸引了一批批优秀的同学。据李文喆(01级基科班学长)回忆,他那一届的学生,三分之二是通过竞赛保送的,而剩余三分之一是从清华所有新生中以二次招生的形式招来的。那些学生大多对数学和物理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吴崇试在讲授《数学与物理方法》,其作为一门专业课在B站播放量近十万

那时的基科班可谓名师荟萃,很多外校的教授都被请来教课。来自北大的老师有曾谨言(以《量子力学》出名),吴崇试,俞允强,陈滨等,还有兰州大学的汪志诚教授、新疆大学的黄惟承教授,MIT的黄克孙教授等。

在李文喆的回忆中,老师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富有个性。教高等微积分课的萧树铁老师曾说“考试就是个分数,上课也就是个形式,关键是大家自己学”。那时候,一种叫“小论文”的东西在基科的课题十分流行,有兴趣的同学对课程范围外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将成果写成“小论文”交给老师,老师在汇总课程成绩时会由此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人数不多,但小基科的学生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足迹遍布学界和业界。

翟荟

翟荟是基科98级的学生。他热爱理论物理,跟随徐湛教授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量子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本科阶段即完成4篇论文。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被杨振宁先生选为在国内亲自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经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翟荟就取得了博士学位。

赵福 摘自华新投资官网

赵福是基科99级的学生。他参加了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斯坦利2003年的招聘会。经过层层挑选,赵福击败了来自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的其余四名候选人,成为该公司唯一在亚洲地区招收的成员。

摩根斯坦利评价他:“既有数学物理方面的基础,又有经济金融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训练,思维方式有其独特性。”而这些特质正与基科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创新

Seminar(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小基科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基科班鼓励学生早日进入前沿领域、确定自己的志向,要求学生从大三开始开展科研训练。

第一届基科班开始做seminar时,尚仁成和熊家炯两位教授利用自己的人脉,从校内一些院系和校外单位找来二十多位导师和相关课题供学生选择。

之后,阮东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大学生以后出国、推研,导师都得自己找,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锻炼他们的能力呢?于是,第二年开始,基科班学生开始自行选择、联系导师。

阮东回忆,“当时经常有学生找我聊天,问我说‘阮老师,怎么联系导师啊’,‘发邮件该说些什么呀’,找导师对他们来说很痛苦,但我觉得一定要让他们迈过这个坎”。

2003年,第一届基科班毕业的总结会上,阮东将这些优秀毕业生身上的特质总结为六个字:

“自信、主动、交流”

从此,这六个字成为了阮东每年对新生的教诲。

English Campus(英语实践)则是基科的另一创新。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从02年开始,基科设置了暑期英语实践课程。

清华2017年国际学生学者晚会上,毕楷杰一家的合奏

毕楷杰是一位美国人,在清华物理系做完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很自然,他被安排讲授基科班英语实践课程。一次上课之后,他给阮东写了一封10多页的长信(含中文翻译),详细阐述了基科班学生在与老师交流、做presentation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做pre时会无意识地用激光笔扫过听众,有的学生认为写ppt就是copy等等。

English campus一直持续到2008年。

下沉广场

2003年,物理系第一届学生节在理科楼前的下沉广场举办,夜晚的灯光伴随着音乐摇曳,充满了夏夜的浪漫。

那时候物理系学生活动的主要困难是拉赞助,理科专业没有对口企业,发通知也主要靠海报和口口相传,BBS也不是所有人都上,学生活动整体来看处在创业期。李文喆形容,“文艺晚会有一年没一年的”。

尽管条件艰苦,社会工作对那时的学生依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二十世纪初的互联网还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学生在高中见到的基本只是课本,李文喆形容自己“来到大学就像看到了整个世界”,所以会非常乐意参与社工,四处接触这个新鲜世界。

随着物理系对学生活动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有这些充满热情的学长学姐助力,学生活动从幼稚走向成熟。马杯乙组冠军、社会实践校级标兵分团委、优秀紫荆志愿者,这些鲜活的记忆一点点累积,组织、宣传、科协,学生工作全面开花,物理系的学生活动在清华园里留下印记。

2006年,学生节与80周年系庆合办,那一年的学生节成为物理系师生共同回忆多年的庆典。此后,物理系的学生工作走上了更高的台阶。

图片下半是承载着一代基科人记忆的“下沉广场”

可惜的是,由于在室外活动容易受天气影响,之后的学生节再也没有出现在下沉广场。

“似乎每一届都比上一届眼界更宽”,当我们问及后来的事情时,李文喆感慨道。2005年,基科班第一次出现了直接申请到国外商学院的本科生。此时,基科班也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初创阶段,向清华外舒展枝叶,向大基科时代奔腾而去。

(基科班的代管院系是物理系,所以学生活动一直与物理专业合办)

“大类招生”

基科模式的成功也赋予了基科新的使命。

其实,早在2003年,清华就有了“大类招生”的预想,而且甚至比今日的实践还要彻底。

据白峰杉教授透露,当年的方案将所有院系分为五大类:“整个文科是一大类,数学、物理加上制造电子之类的是一大类,化生大类是另外一类,土建当时是一类,艺术是一类。”

而理学院因为有了基科的基础,成了“大类招生”的第一片实验田。

任泓雨是基科六字班的一名学生,回忆起当时的基科,他话语中充满着怀念。

他回忆说,数学和物理系都将基科视如己出,纷纷开设最好最难的课程。大部分同学会在大一时学习数学分析。他入学后两年,物理系也新开了费曼物理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有一些要强的同学坚持大一就同时上这两门课,最后期末栽了大跟头。

2004年,杨振宁给物理系新生讲授《普通物理》(Ⅰ)

选修普通物理的同学或许会后悔自己晚出生两年,因为四字班基科的普物是由杨振宁来教授。

所有老师中,任泓雨印象最深的是朱鹤年老师。他有几句金句:

“我们要用比兄弟院校差的仪器做出比兄弟院校更好的数据!”

“你这个实验数据产生的概率是百分之零点零零零一,所以我认为你这个实验数据是伪造的。”

在朱鹤年的严格监督下,物理系的学生没有一个敢数据造假。

图片来自物理系学生节节目

基科六字班的同学与那个时代的其他大学生没什么不同。任泓雨回忆,“当年打DOTA的人特别多,人人网是清华主要的社交方式。那时候还没有‘水人人’这个词,大家都说‘上校内’。”

物理系学生会的人人首页,从动态中可一窥当时学生在人人的活跃

到了2009年,国际化逐渐成了基科的特色。九字班入学后,物理学科入选了清华首批“学堂培养计划”,学堂物理班随之建立。学堂班的同学拥有丰富的国外交流机会,本科有出国经历者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自由选择的机会也给基科的学生带来了迷茫。据九字班物理系学生会主席崔力文回忆,“有一届学生节的主题名为《雾里花开》,大家会在学生节上抒发自己感受到的迷茫。”

“物理系是一个比较自由的院系,但是对于具体走什么方向的引导可能不够充分。大家从高中走来,没有进行人生选择的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演,物理系和数学系也因为需求上的差异,变得不再默契。崔力文提到,在九字班的时候,大基科里有的院系已有弱化学生自由分流的倾向,数学系、物理系制定了各自基科的培养方案。

2010年5月21日,在时任副校长袁驷的协调下,物理系和数学系回归大基科前的模式:大基科的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大基科解体

谈起大基科解体的原因,白峰杉并不避讳。“小基科的时候,两个院系都不过分关注基科,这个跟我没关系,你们怎么着我也没意见。但是到了大基科,学生分流之后,会有上物理的,会有上数学的,还会有上基科的,群体之间的博弈是完全不同的事。”

“物理老师总要求说,‘你们得放弃数学分析,因为物理都没说一定要教费曼。好多学生把大量时间学在卓里奇的数学分析上,把时间都抢走了。’数学系的就说那不行,你们以后要进我数学系,就必须得念数学分析。这确实是个问题。”

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基科五字班接受问卷调查: “基科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培养了坚定的意志,磨练了自己的勇气。”

(以下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2007年9月7日,理学院召开了大基科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教学研讨会,物理系和数学系的主要教授均有参会。

会议从一开始就气氛热烈。物理系的朱邦芬、徐湛、庄鹏飞发难,要求数学系对数学课的难度分级,因为对将来要去应用方向的同学,数学分析不是必要的,萧树铁的微积分教程即可。数学系的肖杰、张贤科、周坚等几位老师则坚持认为,那样的话,数学系的“底线”就被逾越了,卓里奇是必要的。

随后物理老师们一致认为,数学分析会让同学思维方式“中毒”。物理系的庄鹏飞老师以量子力学课上总有同学提问“存在性与唯一性”,来论证同学确实都“中毒”了,结论是数学分析影响了物理思维的发展。数学系的肖杰立刻举出几位数学巨强的物理学家,但被物理系的徐湛反驳说,按统计比例来讲这种物理学家是少数……

会议变成了双方论战的战场。物理系老师在企图论证自己观点时,说出一句:“物理这个天使和数学这个魔鬼……”讨论开始跑题。

数学系的张贤科立即反驳:“数学不是魔鬼,是皇后!”

“数学不应该是女的,所以是皇帝!”

“数学才不是皇帝,是皇帝的新衣……”

大基科时代两系培养理念上的差异,可见一斑。

基科班回归物理系

从2011年开始,基科班回归了物理系的怀抱。如今的基科培养模式传承了原小基科班的模式:打好数理基础、参加seminar训练,到第四学期学生最终确定专业,根据自己的志趣自由选择喜爱的研究方向。

关健是基科五字班的学生。在他的眼里,大基科解体并不意味着基科模式的没落。相反,如今的基科给同学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他想了想又说,“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学生钻了自由的空子,没有好好利用自由选择的学分。”

Seminar计划依然是基科学生大学四年中很重要的一环。“Seminar让同学去上其他院系的课,认识更多的老师,形成和老师交流的习惯。”在《人工神经网络》这门课上,他认识了自己的seminar导师黄民烈。他们合作愉快,而关健也决定作为黄老师的博士继续深造。

作为现任的物理系学生会主席,就在采访前夕,关健还在和宣传部讨论下学期学生节的名字。物理系学生节起名时一般会加上“物”或“理”的谐音,或者选一些比较“物理”的词汇。“要不学生节名字就叫悟空?最近这个词还挺火的。”关健笑盈盈地对我们说。

制定大类培养方案

时间推到2018年,相比于基科诞生的1998年,一切都在汹涌地流逝着。

大基科时代对大类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当今制定大类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英语实践在基科消失,却成为很多院系的小学期必修课之一;基科首次使用的二次招生模式,现在也被姚班、钱班、协和等专业采用。

2018年7月的基科班斯隆奖论坛,五位基科班毕业的斯隆奖得主的研究遍布物理、计算机、分子生物学、医学四个方向

最早的一批基科学生如今正当壮年,何凯明、陈汐、许岑珂等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大基科时代的同学大部分刚博士毕业,有人踏入职场,甚至有人在知乎上当起了大V(白如冰);如今,无数基科学生流向清华的各个院系,他们将会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基科是大类培养的一次探索,从2017年开始,清华在全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基科的探索,为全校范围的大类培养提供了经验,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相信清华未来也能培养出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在大类招生如日方升的今天,我们谨以此文,致敬清华大类培养的先行者。

就这样,从各个院系临时拼凑起来的第一届基科班成立了,阮东笑称他们为“乌合之众”。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清华小五爷园,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清华大学清华大类招生

清华大学2012自主招生复试公告2012-03-06

清华大学2015年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报考条件汇总2015-12-01

清华大学2015年全国优秀中学生秋季体验营报考条件汇总2015-12-01

清华大学的门槛高之又高,清华大学的苦你能受得了吗?2015-12-03

清华大学MOOCAP成立,大学结盟“新华约北约”烽火再起!2015-12-08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