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山东省202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答案及名师点评

2019-12-02 11:37|编辑: 张老师|阅读: 36395

摘要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汇总整理山东省202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答案及名师点评,供参考。

11月30日,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试卷出炉,自主招生团队收集整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四位名师点评,供考生学习参考。

相关阅读:山东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四位名师对山东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读

2019年11月30日,山东省考试院组织全省高三考生举行了模拟考试,这是山东省进入新课改后,首次举行的全省考生参加的大型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题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说,这次考试的命题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命制的,这对于2020年高考的变化或透露着某种程度的暗示也未可知。山东是高考大省,又是高考改革的大省,是第二批进入新课改后四个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中影响最大的省份。因此,把握这套试卷的变化,对于2020年的备考意义重大。这套试题有哪些变化呢?

1.高中语文侠客

一、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所变化。

现代文阅读Ⅰ 共5个小题,19分。

先说命题材料。现代文阅读Ⅰ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设置了三则材料,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再说题型。现代文阅读Ⅰ一共创制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现代文阅读Ⅱ 共4个小题,16分。

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让绝大多数数的语文老师大跌眼镜,相信考场上山东的考生看到后也会一脸懵逼:竟然拿了一首现代诗歌当作的命题材料,原来我们大量备考的散文和小说都白备考了!命题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首先,这个题的命题难度非常大,能在一首短短的现代诗歌中命制出两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且能保证各题之间不重复,不交叉,的确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二、古代诗文阅读基本上延续了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只是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名篇名句默写落实了教育部下发的《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节选,共5小小题,20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第13小题为翻译题,也是两个句子,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但分值调整成了8分,而2019年全国卷为10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古代诗歌的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明显是一首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从题型上看,是对2019年全国卷的继承。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第16题是问答题6分,看似考表现手法,但与平时训练的表现手法又有所不同,并非围绕表现手法命题,而是围绕诗句内容命题。

名篇名句默写考查了李密的《陈情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其中《陈》《伶》二文与原考试大纲中的篇目不一致,但这在预料之中,因为之前教育部下发过文件。

三、语言文字运用既有新题型,也有对2019年全国卷题型的继承,共20分。

第18~20题为语段材料综合题,命题材料为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为散文,2019年的命题材料或为新闻,或为科技类文章。而变化最大的是,与2019年全国卷考查词语(或标点)、病句、语句复位的三个四选一的选择题有所不同,第18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定,四选一,共3分。这已经是多年未曾考查的题型。第19题考查的是长短句的变换效果,共4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第20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共补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2分。

第21题考的是一段话中语言表达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病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多种考点,非常灵活,共4分。命题材料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问题。

第22题是对2019年全国卷第21题的继承,考查的是压缩语段。共5分。命题材料为上海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四、写作为写一篇发言稿,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以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这也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高考中曾经让写过书信、写过演讲稿等,而且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总之,2019年山东全省的这次模考跟之前的模拟题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也跟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有考查大纲,也就是说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题型非常灵活,阅读材料非常灵活,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的,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因此,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范围和题型不能覆盖2020年的高考了,这里可能会渐变,也可能巨变。不管是新课改地区,还是没有进入新课改的地区,试卷都会在2019年高考卷的基础上发生变化。

2.湘语文编者注湘语君解读

这是今天上午刚结束的2020新高考首次模考的试题(据悉,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等省市统一安排,模拟考试时间为2019年11月30日—12月3日),试题由教育部命题中心命制,题型变化挺大,湘语君通览试卷,小结了如下几点:

①兼考现代新诗鉴赏和古代诗歌鉴赏,前者分值为令人咋舌的16分,作为现代文板块考查,后者保持2019年的9分(2000年高考全国卷曾考查过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考生纷纷表示,此前老师们复习以小说为主,突然考现代新诗,有些猝不及防。

②文言文出现主观题,保留了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选择题)等传统题型,分值20分(近年全国卷一般为19分),翻译减少2分,整体相对于之前的三个选择题加2小题翻译题,强化信息筛选概括,难度明显加大。

③第一篇现代文阅读篇幅大大增加,字数接近2100字,由之前传统的3小题变为5小题,包含2道主观简答题。

④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语病、成语题不见了。语言基础题继续强化在具体语段结合语境来考查的特点。

⑤作文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侧重交际应用(发言稿)和具体情境写作。2020年备考,有必要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上加大力度。

⑥全试卷阅读量有所下降,2019年全国卷I和Ⅱ全卷字数均超过10000,但此次模拟卷字数约为8300。共23小题,比全国卷I和Ⅱ的22小题多了一道。

⑦区分度或继续缩小。这是一个隐隐的担忧,选择题减少,对阅卷提出更高要求,而区分度是否会有所缩小?但愿不会!

这一次模拟考试,对后期学生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题结构、出题重点,或由此大致确定。

普及一个常识: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为:上海、浙江两省市;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为:广东、湖南、湖北、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江苏等8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为: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

其它批次(原定第三批次但实际延迟推行的省份)为: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10个。

3.2020年高考山东省模考语文试题简析

沂水一中魏继国解读2019、11、3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选材内容:围绕《流浪地球》讨论科幻作品的文学性,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2、题型设置:3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一个分析概括,一个探究)

3、分值设置:19分(T1-5)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4、命题特点:整合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考查论述方法的特点和探究。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二)现代诗歌鉴赏(新增)

1、选材内容:辛迪的一首现代诗《刈禾女之歌》,体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

2、题型设置:2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一是分析理解,一是鉴赏评价)。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3、分值设置:16分(T6-9)。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

4、命题特点:选择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简答题考查理解关键词句和人称抒情角度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选材内容:文言文继续选择《史记》,是《史记·萧相国世家》

2、题型设置:3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一是2句文言文翻译,8分一是问答题,3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3、分值设置:20分(T10-14)

4、命题特点:延续了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只是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选择题继续考查断句、文化常识和分析概括题,翻译题改为2个句子,8分,简答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新增)

(二)古代诗歌鉴赏

1、选材内容:一首陈文龙的宋诗《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2、题型设置: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从题型上看,是对2019年全国卷的继承。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第16题是问答题6分,看似考表现手法,但与平时训练的表现手法又有所不同,并非围绕表现手法命题,而是围绕诗句内容命题。

3、分值设置:9分(T15-16)

4、命题特点:古代诗歌阅读无变化考查人物形象塑造,与2019年高考题一脉相承。

(三)名篇名句默写

1、选材内容:《陈情表》《琵琶行》《伶官传序》

2、题型设置:继续以情景式默写形式考查

3、分值设置:6分,不变(T17)

4、命题特点:其中《陈》《伶》二文与原考试大纲中的篇目不一致,背诵篇目落实新课标要求,突破了原先的64篇。以新要求的背诵篇目为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T18-20

1、选材内容:散文《济南的秋天》节选

2、题型设置:1道选择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2道简答题(一题考查句式表达效果,语句的表达效果优劣比较;一题考查补写语句)(新增)第18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定,四选一,共3分。这已经是多年未曾考查的题型。第19题考查的是长短句的变换效果,共4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第20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共补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2分。

3、分值设置:11分(T18-20)

4、命题特点:删除了原先的词语、病句、连贯选择题,改为语言表达简答题。注重情景的设置,命题思想遵循了2019年全国卷的特点。

T21病句修改题

1、选材内容:科学家的责任和精神。

2、题型设置:判断语病并加以修改。9个句子,修改4处病句。

3、分值设置:4分

4、命题特点:在语境中判断语病并加以修改。“语句有问题”重出江湖。

T22语段压缩。

1、选材内容:5G新闻,上海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题型设置:压缩信息,有字数限制。

3、分值设置:5分

4、命题特点:与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一脉相承。

四、作文(60分)

1、选材内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发言稿。

2、题型设置:任务驱动作文,材料多提示代入角色发言稿

3、分值设置:60分

4、命题特点:写作为写一篇发言稿,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以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这也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高考中曾经让写过书信、写过演讲稿等,而且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作文无变化,与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一脉相承。

总之,2019年山东全省的这次模考跟之前的模拟题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也跟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有考查大纲,也就是说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题型非常灵活,阅读材料非常灵活,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的,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因此,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范围和题型不能覆盖2020年的高考了,这里可能会渐变,也可能巨变。开放性、情景式、能力型的考试已经来临,不管是新课改地区,还是没有进入新课改的地区,试卷都会在2019年高考卷的基础上发生变化。

2020年高考海南省模考语文试题简析

海南的还没有看到具体题,但是题型开篇就是非连续性文本,3道选择题,两道文字题。接下来是文学类文本,这次考小说,两道选择题,两道文字题。文言文3道选择题,两道翻译题8分,多了1道3分的问答题。诗歌1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名句6分。语用短文一篇,含1道词语选择题,1道病句选择题,1道补写句子题。1道表达修改题4分,1道压缩语段题5分。作文60分,与中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有关,写发言稿。

4.对20届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题的看法和建议

于坤老师

昨天是20届山东新高考时间,当我看到语文试卷的时候,脑海中瞬时闪过:这份题明显有“国家队”的影子,是教育部专家的命题思路体现,而非山东省命题特点。相信昨天看过语文试卷的同行们也会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变化怎么这么大?

我的整体感受是:试卷内容变化之大与过渡期学生学习与备考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异,这份试卷传递出的某些信号并不友好,对过渡期的师生来说,会增加备考的焦虑感。我在之前公众号文章里,曾分析过一种可能:参照教育部当年为海南课改单独命制一份课标卷,这次教育部会不会为新课改区的山东和海南(北京、天津估计仍然会继续自主命题)单独命制一套试题呢?要知道,当年海南省的新课标卷也是和其他全国卷差别很大的。现在来看,如果这套试题就是教育部专家明年命题的思路,那么和我预测的就差不多少了,因为这套模拟题和2019年全国卷相比,变化很多。我先来列举这条模拟题的变化(与2019年全国卷相比):1、整体上选择题由13道变成10道,分值减少9分。总题数由22道变成23道。2、取消论述类文本,现代文阅读由非连续性文本开始,共5题19分,3道单选,2道主观题,第四题4分,考查论证方法;第5题6分考查内容概括。3、文学类文本考查现代诗歌,共4题16分,2道单选,第八题4分,考词语理解,第九题6分,考写作角度好处。4、文言文阅读增加一道3分的主观题,考查内容理解。5、语言文字积累3道题,改为1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选择考修辞理解,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近义词辨析和句子连贯。

尽管感觉20届新高考一定会有变化(且不说语数外的6科回归省命题的变化,即使用全国卷的语数外三科中,数学明确会单独命题,英语也有较大变化,由此,语文体现出变化也是必然),但问题是,变化的尺度如何把握?全国高考命题专家们当然考虑的是要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但他们是否需要考虑这届过渡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呢?毕竟这届学生是用着旧教材落实新课标。实际看,对一线教师来说,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抓手就是教材,如果用旧教材教,新课标的落实总是要打折扣的。何况,对这一届学生来说,刚刚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要求过渡期名篇背诵的58篇已经比上届学生任务加重很多了,如果语文命题专家们非要将更多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试题中,那么和其他学科的变化共振,无疑会让高三师生更加焦虑。因此,此时这份试题暗含的命题指向性不能不让山东省师生困惑和焦虑:接下来该怎么复习备考才好?虽然高考新课标的“新”需要体现,但要考虑学生实际,把握合理的“度”。下面我结合变化的题型具体谈点个人看法:

  • 关于取消论述文,将论证方法的考查以主观题的形式合并到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中来。看法:这个能接受,并且有创新点。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可以包含不同的文本形式,包括图文图表,如果文本里有论述类倾向的文本,顺势考查论证方法,是不错的创新命题思路。另外,减少论述类文本也许是试卷内容调整造成的取舍,因为增加主观题,肯定面临一个矛盾:增加主观笔答题学生会用去更多的时间,这必然会和文本阅读总量产生矛盾,因此减少阅读文本及总字数或许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之一。

二、关于文学类文本避开小说和散文而改用考查现代诗歌。看法。不能接受。并且我相信这肯定是此次模拟题争议最大的地方。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延续多年一直首选小说,偶尔也有散文。作为过渡期的学生,充分重视对这两种文体的复习备考,此时忽然用现代诗歌来命题考查,肯定会让学生焦虑。尽管专家们可以认为这是在落实新可课标精神,记得我在前边的微信号里针对今秋高一必修上册的诗歌单元也提到过现代诗歌可以怎么考,指出近三年天津卷在语言运用中的现代诗歌考法可以借鉴,或许这次模拟题考查现代诗也带着天津卷的影子,但毕竟分值是不同的。在文学类考查共计16分,比重相当大。另外,如果把现代诗歌作为命题方向,老师们会不会想,外国诗歌会不会也需要复习?另一种文学形式——戏剧是不是也会成为复习重要内容?再回到现代诗歌的命题上来,也许命题专家们认为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学形式不重要,但其实并不是。在小说和散文备考当中,我们也首先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文体意识,小说的归小说文的归散文,依据文体特征理解思考,这是常识。而对学生来说,可能现代诗歌相比中国古代诗歌理解难度还大,一则学生对古代诗歌复习掌握的比较多,古代诗歌诗歌类型与意象中的固定情感附着还能让学生找到主题类型和情感特点为抓手去更好理解,而现代诗歌本身流派众多,风格多变,个性特征浓厚,这必然带来理解上的难度,在高三这样各科都需要适应变化的紧张复习中,学生还会有多少时间去进行现代诗歌的复习备考?所以我说,作为一次严肃的模拟考试,考虑到过渡期学生的特殊学情,发出这样一些让学生困惑模糊焦虑的指向性信号,要非常慎重。毕竟新课标的精神落地开花不是一日之功,没必要让这一届学生承当太多的改革探索。

三、关于文言文增加一道3分的主观笔答题。看法:能接受,并且感觉这恐怕是将来的趋势。这道题目,加大了文言文的分值比重,也看到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中部编本就加大了文言文内容,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这道题的设计也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教学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解读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因此,对这种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当然,就如同现代诗歌的考查我看到了天津卷的影子,这道题我也看到了北京卷的影子,或许专家们也在进行有益借鉴。

四、关于语言文字积累中三道选择题变为一道选择二道主观笔答题。看法:可以接受,但需要完善,比如考设置查修辞的意义不如考查成语甚至近义词的实际意义更好。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用笔答题的效果肯定要优于选择题,语文减少选择题是个较好的选择。对修辞的知识性考查从对学生的实用性来说,不如考查成语,因为成语里面还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当年央视的《成语大会》也是很有收视率的。

  • 其他看法:试卷整体上看,选择题相比2019年全国卷减少3到选择题9分的分值,主观题笔答题增加,从考查实际来看,虽然试卷减少了总阅读量,但学生答题的时间其实比之前更紧张了,这必然会进一步挤压作文的时间。某监考教师做过统计,在90分钟的时候,考场上30人中有6人在写或准备写作文;100分钟的时候,有20人在写作文;在105分钟的时候,有5分还未开始写作文。从我所在学校看,学生基础较好,这次作文题形式学生也比较熟悉,虽然某考场的学生在150分钟内都能完成试卷,但大多数学生是在50分钟内完成作文写作,时间并不宽裕。这样要求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作文,必须要加强日常的作文训练,否则难以保证作文质量。

六、关于作文看法:这次作文命题从好的方面来看,开始进一步对宏大题材作文选材命题进行反拨,这是好事;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个作文材料命题者不太走心,这样的作文材料和写作空间,估计区分度不会很理想,学生得低分和高分都不太容易。当然,我觉得这次作文的命题指向性还有待观察。基于以上看法,我的备考建议:1、保持战略定力,不要焦虑,复习2019年知识考点,适当拓展新增题目知识点。2、新高考一定会有新变化,题型的变化有一定的指向性,但未必就是明年的必然性。相信考后会有专家的意见征集阶段,也会尊重实际,做出调整。3、对新出现的题型可以在相应的专题复习中渗透,让学生掌握方法。这也就最大化了这次模拟考试的积极意义。4、对于现代诗歌的复习,可以适当拓展,但不必过于焦虑。这这种考查形式存在变数的可能性较大。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学科网用户adfh1968,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山东高考模拟卷分析山东2020高考模拟卷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汇总2019-12-07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