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1第19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初赛佳作:一去二三里

2022-02-22 10:00|编辑: 梁老师|阅读: 1613

摘要

目前,2021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初赛已经结束,自主选拔在线为大家整理本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初赛佳作:一去二三里,供大家欣赏参考。

目前,2021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初赛已经结束,各地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查询初赛结果。查询方式点击>>>2021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评奖结果查询决赛时间拟于2022年2月27日(周日)。在此,自主选拔在线为大家整理本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初赛佳作:一去二三里,供大家欣赏参考。

【评委评语】

《一去二三里》写的是读书的一种感受,一种“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文章写得清新、自然、有韵味。相似的情景,勾起“我”对三代人读书生活的记忆,关于那个“成了我们三代人共同的回忆”的“书房”,关于读书时各不相同的姿态、情思和习惯。尽管“‘不必追’三个字早就成了当下一代代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但“读书,是填平代沟的一种多么美好的方式”。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氛围真好。

(钟湘麟 特级教师)

一去二三里

马彭麦斯(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5班)

去上海旅游,繁华满眼,我本想满怀激情地畅游一番,却在这个异乡之地生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感。

下雨的那天,我打车去到旅店附近的商场,看了场电影。出了影院,邂逅了一家书店,书店很大,走在里面,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我随手拿了一本散文,索性坐在地上读了起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上海旅游,我竟然被一家书店吸引了,读着读着,心里腾起细波来,碎碎的,是清风拂过,每道褶皱里,都是柔软与温情。

出了商场,薄暮初临,路边的花树被雨洗得越发清新,花瓣纷纷,细香微度,而我的心,却氤氲出濡湿的伤感,我知道,这是思念的感觉,不是想家了,而是想回到从前。

从前,我住在老家。我还不识字的时候,外婆就每日拿着一本书,给我念诗听,外婆没有上过学,她所认的字,都是自学的。但她爱看书,老家有一间屋子是书房,我和外婆常整日整日地在里面度过,我的母亲是教师,下班后,她也常在书房里泡着。那个书房便成了我们三代人共同的回忆。后来我要到城市里上小学,于是我们搬家了,为了上学方便,在我上初中时,我们再次搬家,上高中时又搬了一次家。每次搬家,最耗时耗力的不是搬家具,而是搬书。我舍不得丢掉任何一本书,于是就把它们不断地从一个书房,转移到另一个书房。

最初的时候,我的生活依旧以书为伴,我渐渐地喜欢上了那种看书的随意,就像丁立梅在一篇文章里所写到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简单,快乐,自由自在。但是上了高中的我再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享受读书,读书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任务,我的脑海也渐渐被一些新的概念、理论、公式填满,而像从前那样的一整天泡在书房里的生活,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

外婆还是像之前一样,常常念书,或是看报,阅读的时候,她要带着老花镜,认字对她来说已经变得有些困难。母亲大概也很少读书了,我曾多次看到外婆一个人读书的背影,听到她吃力地认字时口中的呢喃。那时我常常想,老去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暂时与随处的孤独和无奈,由不得你不接纳。

一次和朋友聊天,说到她的祖父,她说祖父当年是多么刚性的一个人,说话如雷吼,一声下去,小辈中没一个不听的。爬到树上摘枣,把自行车骑得生风。那时她觉得祖父永远不会老。可是现在回家,祖父的话变得特别少,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眼望着远方。“他看上去像一口枯井,废弃在岁月尽头。”朋友说。我安慰她:“平时多陪他说说话。”可是她摇摇头,无奈地说:“跟他说了他也听不见,而且,平时太忙了。”

朋友说话的时候,很平淡,毕竟每一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种体验。想起龙应台写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一个马不停蹄一路飞奔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忙着朝前赶路,忙着追逐各自的目标,有几个人,会在赶路和追逐的时候,停下来,去陪伴老人呢。

当然,正如龙应台说的那样,也许,“不必追”三个字早就成了当下一代代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但近日的一个夜晚,看到院子里躺在躺椅上的外婆,我心里还是生出愧疚的愁绪,忍不住回屋拿出梳子,轻轻地给外婆梳理白发。外婆头发早已稀落,我小心地捧在手上,生怕再扯下一根。我边梳边跟外婆聊天,尽量让气氛快活一点,不让她伤感。却没想到,她许久后说了一句:“真好,可以晒月亮。”她说的时候,平静如秋水。我当即愣住,“晒月亮”,多么有诗意的一个词语,我抬头望,黛青色的天幕上,缀着一个白菊花瓣似的月亮。那时,我感受到了外婆随遇而安的心境。是书本的滋养,还是人生的经历,能让外婆如此坦然地面对老去?想到迟子建的一句话,“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我低头看看手中外婆的白发,月光潋滟,发影依稀。

原来我与外婆最大的不同,是看月的姿态。我看月,是用眼睛;而外婆看月,用的则是安然、随性的心。看月的姿态不同,对生活的思考自然就不同。而多读点书,心里便会少了浮躁多了深沉,少了计较多了豁达,少了逃避多了接纳。

那日在上海的书店里,当一丝淡淡的忧伤在的我的心情里蔓延开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乡愁,竟是跟书有关,我想到了清代纪晓岚的书斋,名为阅微草堂,对联是“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一个人在读书时会思念什么呢?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还是思念一个人的过去?当我捧书而思时,我思念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受,那种感受叫相伴,那种感受叫忘我。

小时候外婆叫我念诗,第一句就是“一去二三里”,后来我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他说他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吴宓先生讲的第一首诗也是“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是多少人学诗的开端呀。一去二三里,这段距离,多么恰当,不远,亦不近,风光正好。想起后面的续句,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很写意,很简单,是恰到好处的美景。有些像外婆的生活,到底明了,纯粹的追求不是没有的,关键是能不能放下。

也是一个夜晚,我和母亲收拾书房,她把一本泛黄的书拿给我看,封面上没有图画,只写着三个大字:“红楼梦”。她说,这本书,是她上学的时候看的,外婆也看过,我也看过,现在《红楼梦》成了我们三代人的共同话题了。我笑了,读书,是填平代沟的一种多么美好的方式啊。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新版小序里写到:“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也是最好的时光了。

(指导老师:段升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叶圣陶杯获奖作文2021叶圣陶杯初赛佳作

2017年-2021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奖佳作汇总2022-03-22

2021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评奖结果查询和决赛公告2022-02-1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