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事迹、颁奖词、写作角度及议论文主体段落

2025-08-18 14:49|编辑: 于老师|阅读: 36

摘要

近日,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已经公布,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都可以为广大考生提供很好的写作素材,今天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事迹、颁奖词、写作角度及议论文主体段落,一起来看看吧!

2024感动中国人物荣耀揭晓!历年楷模事迹成考生笔尖“精神火炬”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深度拆解:人物故事、金句颁奖词、多维度写作视角及示范段落,助力考生锻造高分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阅读:202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一览表

免费领取:

《2025-2026人民日报精选作文素材》

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5529092980415061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1)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

(2)“拼命书记”范振喜、

(3)“火箭少女”郑钦文、

(4)命运击不垮的女人曲亚波、

(5)全国最美志愿者吕明玉、

(6)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

(7)英勇船长沈华忠、

(8)舍己救人的李东、

(9)从贫困家庭到清华博士的庞众望、

(10)百岁老兵李登月

(11)特别致敬:刘老庄连

一、栾恩杰

1、人物事迹

“我们还要有更深远的目标,中国人的脚步将越走越远,领导宇宙的新潮流,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第三个标志性的重大航天工程,是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突破的起点。作为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和首任总指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一次奔月之旅,都离不了栾恩杰之名。

回望来路,栾恩杰曾说,航天是个风险性极大的事业,去试验场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时候。成功了高兴得落泪,失败了痛苦得落泪。

不过,对这个赚了他最多眼泪的职业,栾老只抛出真心一句:“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我还干航天。”

2、颁奖辞

从瀚海孤烟到碧空明月,如今人们把你的名字写上了星辰,绕落回三小步,成就了中国探月的一大步,嫦娥轻盈起舞的背后,是无数探月人忠诚智慧的脊梁。

3、写作角度关键词:爱国奉献、坚守初心、科技强国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爱国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能让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阐释过渡句: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栾恩杰便是这样一位中国的脊梁式人物。

·举例句:栾恩杰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一次奔月之旅都离不开他的努力。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为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突破立下了汗马功劳。

·分析句:他心怀祖国和人民,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真谛。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科学家,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总结句:栾恩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爱国奉献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范振喜

1、人物事迹

“我25岁的时候,全村的党员就认准了我。咱们就是凭良心,老百姓是真心对我,我也真心对老百姓。”25岁那年,范振喜退伍回乡。那时,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村,村集体一无所有,还欠了万元的外债。

为治穷,范振喜把村里承包出去的铁矿收归村集体,哪怕最大的承包人正是自己的二哥。这一年村集体进账10万元,有了这第一桶金,周台子开始了发展,范振喜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栽果树扩稻田盖学校建工厂。

正当全村人干劲十足的时候,那时年仅30岁的范振喜被确诊为白血病。范振喜白天工作,晚上输液,他要与生命赛跑。

如今的周台子,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他们边挣钱边改造,先后投资几亿元,完成了新村建设,年轻人入住新房,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实现了各有所居老有所依。

2、颁奖辞

拔穷根,千钧重担扛在肩,抗病魔,一心为公富乡亲,谋创新,树立乡村振兴的典范,一个新时代的农民铁人,用40年光阴,留住青山,垒起金山,无愧于燕山。

3、写作角度关键词: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乡村振兴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责任担当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的精神。

·阐释过渡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振喜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

·举例句:25岁的范振喜退伍回乡,面对贫困的山村,他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他把村里承包出去的铁矿收归村集体,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栽果树、扩稻田、盖学校、建工厂,即使身患白血病,也依然坚守岗位。

·分析句: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他的这种责任担当,不仅改变了周台子村的面貌,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总结句:范振喜的事迹告诉我们,责任担当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郑钦文

1、人物事迹

“你可以输或者你可以赢,但是你知道你永远都不会放弃。”郑钦文的网球之路,是一场接一场的翻山越岭,也是一次又一次与孤独的正面交锋,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训练和连续征战。2020年8月,17岁的郑钦文正式踏上职业选手的征程,她的起点是世界排名第630位,她以“冠军收割机”的姿态,横扫低级别赛事,仅用两年的时间便跻身世界前50位。2024年,21岁的郑钦文连续三天三场鏖战,夺得中国网球史上首枚奥运会单打项目金牌。

2、颁奖辞

山海可平,桂冠已揽,你是进攻的火,升腾的箭,红土上的后浪,奥运场的强者。在路的尽头出发,自信冲破壁垒,汗水浇灌梦想,你用球拍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

3、写作角度关键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为国争光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拼搏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的拼搏奋斗,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阐释过渡句: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郑钦文的网球之路就是一部拼搏奋斗的历史。

·举例句:郑钦文从17岁踏上职业选手的征程,起点是世界排名第630位,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仅用两年时间便跻身世界前50位。2024年,她连续三天三场鏖战,夺得中国网球史上首枚奥运会单打项目金牌。

·分析句:在赛场上,她不畏强敌,敢于拼搏,即使面对困难和压力,也从不放弃。她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诠释了拼搏奋斗的意义。

·总结句:郑钦文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拼搏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人民赢得荣誉。

四、曲亚波

1、人物事迹

“我就是尽我做人的本分,我问心无愧。”

2003年7月,曲亚波的丈夫外出工作遭遇严重车祸,两次开颅手术,虽然捡回一条命,却不幸成了植物人。那时候,家里不仅有80多岁的太公公、年过六旬的公公和婆婆需要照顾,还有12岁的儿子要抚养。

难以想象的压力,都扛在了曲亚波一个人的肩头。白天,她是乡里民政办公室的微机员,工作一点都不含糊;晚上,她又成了全能护工,给丈夫翻身喂流食,收拾大小便。曲亚波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她用肩膀,扛起了生活的千钧重担;用岁月,谱写了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2、颁奖辞

要改变命运,就站出来向命运挑战,身怀炽爱的女人,守心中诺言,扛肩上责任,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一个人撑起一大家,生活的重担,让你比世人更懂什么是幸福。

3、写作角度关键词:孝老爱亲、坚守承诺、坚韧不拔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阐释过渡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曲亚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美德,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举例句:2003年,曲亚波的丈夫遭遇严重车祸成为植物人,她不仅要照顾80多岁的太公公、年过六旬的公公和婆婆,还要抚养12岁的儿子。白天她是乡里民政办公室的微机员,晚上则是全能护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分析句:她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而是坚守着对家庭的承诺,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她的这种孝老爱亲的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总结句:曲亚波的事迹让我们明白,孝老爱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它不需要我们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关心、照顾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

五、吕明玉

1、人物事迹

“我没有什么大本事,也不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就想,把这些微弱的光攒起来,总会给别人照亮一点夜路吧。”吕明玉曾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山东省首例、全国第26例二次捐献者,用自己滚烫的热血延续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从帮助一个人到帮助更多人,在扶危济困的路上,吕明玉越走越坚定。作为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长,她的帮扶对象远至青海,她先后帮助8名困难家庭的孩子,走出困境,完成学业。她数年如一日地护送身患残疾的牛华伟康复就医,并想方设法帮他跑手续、搭棚子,办起修理铺。十几年来,吕明玉和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先后600余次为46家敬老院,233个困难家庭送关爱、送健康。

2、颁奖辞

为陌生人两次捐献干细胞,跨越生死,为乡亲们三年驻守薄弱村,走向富裕,扶危济困,热血不冷。聚水成川,初心燎原。你站在时代的前沿,脚下有泥,手上有力,心中有光。

3、写作角度关键词:爱心奉献、乐于助人、志愿服务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爱心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它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阐释过渡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吕明玉就是一位乐于奉献爱心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举例句:吕明玉曾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山东省首例、全国第26例二次捐献者。她还作为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长,先后帮助8名困难家庭的孩子走出困境,完成学业,600余次为46家敬老院、233个困难家庭送关爱、送健康。

·分析句:她从帮助一个人到帮助更多人,在扶危济困的路上越走越坚定,她的爱心奉献不仅给他人带来了希望和帮助,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总结句:吕明玉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心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

1、人物事迹

“好好教书育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我愿意固守一份宁静、一份责任,只为了这一双双渴望的眼睛。”25年前,一辆汽车载着15名青年的理想,穿越戈壁,停驻在了沙漠小城。从此,河北保定到新疆且末,这两个跨越3000多公里的地方,被一群人的青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他们开始,此后二十余载,保定学院近400名毕业生,接力扎根西部各地,其中数十人来到且末教书,在此累计培养9000余名学生。

2024年,又有一批年轻人,告别家乡,告别父母,踏上西进旅程。“我去教好学生,实现一些我的价值,无论有没有人看到,有没有人知道,最起码我感受到了。”

2、颁奖辞

曾经在城市的校园里苦读,如今到原野的风暴中驰骋,教育的根锁住流沙,年轻的心点燃梦想,大风刮过山岗,你们已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长成一棵大树。

3、写作角度关键词:青春奉献、教育情怀、扎根基层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奉献的,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是一种崇高的选择。

·阐释过渡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举例句:25年前,15名青年从河北保定来到新疆且末,从此开启了保定学院毕业生接力扎根西部的征程。近400名毕业生,累计培养9000余名学生,他们在西部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分析句: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选择了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为西部的孩子们点亮了梦想的明灯。他们的这种青春奉献和教育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总结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青春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七、沈华忠

1、人物事迹

“我有事人家也会帮,他有事我也要帮人家,一样的。”2024年3月,浙江舟山船老大沈华忠在海上作业时发现16名遇险渔民,他果断舍弃价值近40万元的6000多只蟹笼,将16人救上自己的渔船。这样的紧急救援,沈华忠经历了不止一次。2021年9月,沈华忠也曾在海上救起16名遇险船员。那时的他,也毅然把价值近10万元的蟹笼丢进大海,向事发海域全速驶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沈华忠却两次上演“舍财救人”。他说,看见有人遇险,施救是渔民的本能。

2、颁奖辞

一艘大船四面波,东海大洋捕海货,碰到南风转北暴,总有危急难预料。砍两刀,抛蟹笼,一心只为救人命。沈老大,船顶风,镇浪平涛显英雄。

3、写作角度关键词: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人性光辉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舍己救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阐释过渡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沈华忠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利益,挺身而出,拯救了他人的生命。

·举例句:2024年3月,沈华忠在海上作业时发现16名遇险渔民,他果断舍弃价值近40万元的6000多只蟹笼,将他们救上渔船。2021年9月,他也曾救起16名遇险船员,同样舍弃了价值近10万元的蟹笼。

·分析句:他两次上演 “舍财救人” 的壮举,展现了他无私无畏、见义勇为的精神品质。在他看来,生命高于一切,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让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总结句:沈华忠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己救人的真正含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危难时,也能勇敢地伸出援手。

八、李东

1、人物事迹

“你先爬上车顶,快!”2024年6月中旬,湖南省多地遭受暴雨灾害。出生于1994年的李东,在转移群众途中遭遇山洪。危急时刻,李东先将驾驶位上的同事推挤出了车窗,又将后排的同事拉出前排车窗。转眼间,湍急的洪水吞噬了车辆,李东失去了逃生的机会。“你先爬上车顶,快!”是他留下的唯一遗言,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绝唱。

2、颁奖辞

父母的顶梁柱,百姓的主心骨,长路泥泞,你用脚板丈量民情;暴雨将至,你为乡亲们撑起伞,风里来,雨里去,来时总有好消息,去时,你带走了人们的思念。

3、写作角度关键词:舍己为人、共产党员的担当、人民至上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舍己为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阐释过渡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这是共产党员的誓言,李东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一誓言。

·举例句:2024年6月,湖南省多地遭受暴雨灾害,李东在转移群众途中遭遇山洪,危急时刻,他先将同事推挤出车窗,自己却失去了逃生的机会。“你先爬上车顶,快!” 是他留下的唯一遗言。

·分析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

·总结句:李东的牺牲是伟大的,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以他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九、庞众望

1、人物事迹

“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2017年高考,庞众望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资格。之所以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录取资格,是由于他特殊的家庭环境,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面对家庭的重担,庞众望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在生活和求学的路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一直是庞众望的底气所在,政府的低保持续为这个家庭兜底,从高中母校到清华大学,学校发放的助学金和自己获得的奖学金,也让他不必为生活费用分心。

庞众望说,刚入学时的自己,想努力改善家人生活。如今,面对时代关键节点,若必须在改善家人物质基础与科研报国间选,他会倾向后者,相信最终能惠及家人、家乡及更多人。

2、颁奖辞

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3、写作角度关键词:自强自立、感恩奋进、科研报国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自强自立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让人在困境中崛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阐释过渡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庞众望面对家庭的重重困难,没有选择抱怨和放弃,而是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举例句:庞众望的父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他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2017年高考,他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获得清华大学 “自强计划” 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资格。如今,他更是将科研报国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

·分析句: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心怀感恩,立志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他的这种自强自立和感恩奋进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总结句:庞众望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和感恩奋进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十、李登月

1、人物事迹

·“保家卫国,共产党员就是这么一个气概!”李登月老人生于河南滑县,今年将满100岁。1942年秋,日军多次“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里200多无辜村民被残忍杀害。1943年1月,19岁的李登月毅然决定,参加八路军抗日打鬼子。初上战场,李登月也会怕到“躲着敌人的射击”。但在战火的淬炼中,李登月很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抗日战争结束后,李登月又再度投身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场。李登月与妻子曹康年,同为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的战友。战火中的爱情,朴素却充满默契与坚定。朝鲜停战后,他们在防空洞顶上拍下了一张结婚照。国与家,在照片定格的瞬间圆满。

2、颁奖辞

目睹过亲人们的死难,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信脚下的土地,信头顶的红星。新时代,强军梦圆,盛世如愿,你还是那个少年!

3、写作角度关键词:保家卫国、忠诚担当、革命精神

4、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体现了一种忠诚担当的精神。

·阐释过渡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李登月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举例句:李登月老人19岁参加八路军抗日打鬼子,此后又投身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场。他在战火中成长,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分析句: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他的忠诚担当和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总结句:李登月老人的事迹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十一、特别致敬:刘老庄连

1、人物事迹

刘老庄连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英雄连队。1943年春,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四连,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在淮北地区刘老庄一带与3000多日伪军展开激战,拼至弹尽粮绝,全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在这次英勇的战斗之前,连指导员李云鹏,给家人写过一封家书:父母亲大人,自儿离家已经年余,不知大人身体近来健康否,不知家中生活情形和收成怎样?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圆,以报此恩。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的年轻战士,与战友们展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刘老庄战斗结束后,在烈士壮举的感召下,又有82名主动参军的当地青年,被编入新四军第七旅,重新组建第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从那时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老庄连精神,融入到连队一茬茬官兵的心中,新的刘老庄连战士,从83号到如今的6673号,是82年来,刘老庄连官兵赓续的忠魂血脉。

2、写作角度关键词:英勇无畏、民族气节、精神传承

3、议论文主体段落:

·观点句:英勇无畏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能让人们在面对强敌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阐释过渡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刘老庄连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种民族气节。

·举例句:1943年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四连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与3000多日伪军展开激战,拼至弹尽粮绝,全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分析句:刘老庄连的战士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宁死不屈,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结句:刘老庄连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6高三学习交流群

点击进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热点作文素材高考热点作文素材2024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主题+优秀范文2025-08-18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优秀范文——破 “定义” 之茧,绽人生之花2025-08-18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优秀范文——挣脱定义枷锁,书写自我华章2025-08-18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优秀范文——《以楷模之光,照亮时代征途》2025-08-18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优秀范文——汇聚榜样力量,奏响时代华章2025-08-18

没有更多了

  • 2024年山东新高考选科要求

  • 江苏新高考选科组合

  • 广东新高考政策

  • 浙江新高考选科

  •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

  • 2025年四川新高考选科要求

  • 四川新高考改革方案

  • 重庆新高考选科要求

  • 北京新高考模拟志愿填报

  • 强基备考

    强基备考

  • 综评备考

    综评备考

  • 选科指导

    选科指导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热门资料

    热门资料

  • 竞赛经验

    竞赛经验

  • 热门讲座

    热门讲座

  • 升学规划

    升学规划

  • 查分数线

    查分数线

扫码关注,回复关键词“2026”,领取升学福利

自主选拔在线

zizzsw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