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省招生委员会下发《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提出,2018年起,广东高考拟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查看>>广东省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
广东的相关做法引发热议,有个重要原因是,不少网友对取消批次的理解仍停留在“取消三本”上。但取消高考录取批次也是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不只是本科批次,而是所有批次。
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这并非新鲜举措: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之后,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2016年,河北、广东、湖北等15个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和本二批次融合;北京、河南、江苏等地2017年取消了三本批次。上海市2016年起,就已合并第一、二批本科;浙江从2017年起取消所有批次,将本科批次和高职批次融合;山东也从2017起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广东如今也将加入此列。
广东合并第一、二批本科对考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高考招生改革要点
教育厅发布的通告太长,我们不妨先把要点总结一下:
1.一二本合并,一定程度上来说,淡化了重本和普通本科的概念。现在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对于长期以往是有好处的。
2.以后录取批次只有专科和本科,各批次可填15个志愿院校。意味着大家选学校的机会其实增大了,一共可以填30个志愿院校,但是怎么填,需要好好研究!
3.志愿填报时可以选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以往让大家填“服从调剂”,大家都会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现在还可以选择1个“不服从调剂”的专业,可以大大避免这种情况了。
4.提前批没有被取消。《通知》提出,提前第一批本科院校和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本科院校自主招生、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含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等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不低于往年的标准划定。
5.高考成绩将得到很好的保密。2018年起,高考成绩公布时,高考个人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向各地市招办、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和改革高考成绩发布方式,将对高中带来许多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没有了一本率(或称重本率)。
由于一本和二本合并为“本科批次”,多年来被社会和家长广泛重视的“一本率”(或称重本率),从明年开始将消失。
没有了“一本率”之后,高考只剩下“本科率”和“专科率”,可是,这两个率对家长而言,似乎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很多名校的本科率都是98%,甚至100%,有些名校今年都懒得公布本科率,更别说专科率。
第二个影响是:没有了正式数据
由于高考个人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向各地市招办、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所以,往年有关部门公布的各种高考正式数据,从明年开始将消失。
其实,今年教育部门已对此作了严格要求,部分学校的高考数据都是通过各种“曲折”“隐隐约约”的方式透露出来,这些数据由于是学校自己公布,很难保证都是干货,个别可能加了“分子”,减了“分母”。
没有了一本率,家长对学校高考的关注,可能会从其它一些方面体现出来:
1、从出分到录取
往年高考一出分,家长们都关注一本上线多少人,以后,有可能关注某某高中被某某大学录取了多少人。或者某某高中被某某大学的某某专业录取了多少人。
2、双一流人数
双一流的录取人数,很有可能是家长对高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3、中大、华工等人数
广州家长对中大、华工等高校的偏爱程度,只有广州家长自己知道。所以,考上中大、华工等高校的人数,也可能是家长对高中的关注内容。
近年以来,广东高考的时局可谓“风起云涌”。2016年取消自主命题改用“全国卷”、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未来即将推行“3+3模式”……
每一个政策的变动,都牵动无数考生、家长和教师的心。刚发布的这则《通知》,内容虽不长,但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文中共六大项,14小项,其中可能造成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一点:“合并本科录取批次”。
高考改革对各院校的影响
广东高考改革,广大高校会有哪些利弊得失?哪些高校得利,哪些高校有失?
利:对二本优质院校有利
小编以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推测:
1、一、二本录取批次的合并,换言之,就是取消了一本线。若没有一、二本院校之分,考生在“一本末尾学校和二本优势专业”的选择上可能更加果断。广财、深大(二本专业)等近年录取分均超过一本线就是例证;
2、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实际上是给了考生“冲”的机会。高分考生优先投档,依次检索各个志愿,直到投档至某院校或是目标院校均已投满,才开始给下一位考生投档。
这样,考生可以放心大胆的填写数所心仪的院校来“冲”,能上就上,不能上也不影响后面其他院校的录取。在志愿院校由11所增至15所后,考生可能更有“冲”的意愿;
3、从以往的情况看,录取批次合并,对于较后批次中的优质院校有利。例如,北师珠原本是本B批次中顶尖的学校,其投档分接近或超过本A线,后来调整到本A批次招生,其投档和最低排位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甚至超过部分老牌本A院校。优质的学校即使在二本也会受到学生青睐,录取批次的合并也利于帮助这些院校找到优质生源。
弊:可能对部分新升一本的院校造成冲击
前面说过,在2017年广东高考中,有21所理科、10所文科的二本院校的投档分超过一本线。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一本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这些院校主要是专业较为冷门的,如中北大学的“武器发射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或是部分在本省招二本但在广东招一本的院校,以及部分新升入一本的院校。
从表3中,可以看到2017年部分理科院校的征集志愿的招生计划,请关注最后一列:征集志愿投档资格线。部分院校在一本批次没能完成招生计划,那么在二本录取开始前,会通过征集志愿的形式补录一部分学生。补录时可酌情降分。2017年理科的一本线是485分,在征集志愿时,黑龙江大学不降分,哈尔滨理工大学降至一本线下10分,广东海洋大学则降至一本线下15分。这一降分幅度,也是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
对上表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某校某专业希望在一本招生,但没招满,于是在征集志愿时降低十几分,将投档限制放宽松些,以便于招生。但是降分幅度最多不超过20分。如果降分后也没招满,那也不能再次降分。在这样的录取规则下,该专业实际招收的考生的高考分数最多不会低于一本线15-20分。实际上对于该校该专业的生源质量也是一种保障,若将一、二本合并,那么可能会有更多分数不高的考生投档,该专业虽然能够完成招生计划了,但生源质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尤其是对于部分新升一本的院校,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也可能出现不少考生将这些往年没招满的一本院校当做保底选择,二本中的优质学校,可能会对这些新升入一本批次或是专业竞争力不强的一本院校造成一定的冲击。
下面我们把学校大概分为六个类别再进行深入一些的进行讨论。
第一类:顶尖院校(如中大)
这类学校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原来怎么填,现在还是怎么填,分数线的排名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因为这一类的学校早已名声在外,无论怎么合并,会填报和可以考上的还是原来的那部分排名靠前的同学,所以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第二类:往年需要补录的一本院校(如广东海洋)
影响重大(这是针对录取情况而言的)。这类学校不会招不满人了,但分数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这些学校是一本院校,但往往在一本线上都招不满人,需要降分录取。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是地理位置偏僻。在不分一二本的情况下,很多还是想要读一本学校,或者依然会根据往年分数线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都会选择这一类的一本院校。所以,招不满人的情况会缓解,但是分数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第三类: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高的二本学校(如广财)
影响较大。分数很有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身为二本院校,但分数线却高于一本线,有可能是因为一本考生的滑档;也有可能是因为地域、分数踩一本线不能选喜欢的学校或专业的原因,而选择当“鸡头”,选择自己喜欢的二本院校和专业。在一二本合并后,第一种情况基本没有了;但第二种情况的考生还是很多的。而且,在合并后,大家不需要考虑到原来“一本线”的概念,找一个一本院校作为保底,可以在保底的一本院校前直接填报二本头的这些学校。所以这些二本院校的分数线和报考人数都会见长。
第四类:录取分数线比部分二本院校低的一本院校。(如广东海洋)
影响较小(这是针对分数线而言的),分数可能会有些小降。
正如第三类的分析中所说的。没有合并之前,大家会在一本线上选这类一本院校保底,但是合并后,大家可能不会再考虑这一点,而是直接把二本头的院校填在前面了。但对学校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这类学校本身可能补录,最低录取分数线本身就会低一点的。
第五类:一本二本同时招生的学校(如深大)
影响极大!二本的专业分数线有可能增长
有的学校原来会有一本、二本专业,独立招生。但在一二本合并后,就没有这一说法了,部分一本分的考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被调剂到原本二本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分数就会涨起来啦!
第六类:二本线边缘学校
基本没什么影响,该怎么填还怎么填。分数线和排名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其实这个道理跟第一类顶尖学校差不多。这些学校分数低同样不是因为分批次招生,而是本来它们就对考生的吸引力不足。一、二本合并后,如果学校本身宣传力度没有变化,它们仍将是录取分数在本科线边缘的热门候选学校。所以录取的都会是同一个分数段的考生,分数和排名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高考改革对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
利:临界考生不必在“鸡头凤尾”中纠结
录取批次合并,对于高分考生的影响并不大,主要的影响对象其实是“临界考生”,即高于一本线不多,但又纠结于保住一本院校,还是在二本中选择好的专业。查询往年录取数据,每年都有不少考生以超过一本线的成绩,就读二本院校。
以今年为例,2017年广东省高考录取中,有21所理科、10所文科类的二本院校的投档分超过了一本线,总计近4000名考生以达到或超过一本线的成绩被二本院校录取。
实际上,纠结于“鸡头或凤尾”选择的一本临界考生远不止4000人。录取批次合并,可以使更在意专业选择的考生不必纠结于是否要保一本院校,同时,也使更在意院校选择的考生有机会以较低的分数录取到原一本院校。
2017年广东省有249名文科考生以超过一本线的分数,录取二本院校。
2017年广东省有3599名理科考生以超过一本线的分数,录取二本院校。
弊:填报风险增大、选择需更慎重
录取批次的合并,就意味着录取批次的减少,志愿填报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2015年及以前,广东省的高考录取分为六个批次;若2018年本科录取批次合并,那么就只剩三个录取批次。在不考虑征集志愿的情况下,更少的录取批次,就意味着更少的兜底机会,一旦志愿填报失误,有可能从一本直接掉落到专科。
《通知》中还有些内容,更加细思极恐:“批次调整合并后,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15个院校志愿数”。看似平行志愿的院校数增加,由11增加到15所,看似给考生更多保障;但是注意这句“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现行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本科批次均设置两个平行志愿组(7+4),而调整后,悄悄的减少了一个志愿组,考生选择(保底)的机会实际上是减少的。
熟悉录取规则的朋友都知道,在本科现行的平行志愿中,第一组的7个志愿院校都相当于考生的第一志愿,一旦第一志愿组均未能投档,则检索第二志愿组,然后才是下一批次。第二志愿组相当于给考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虽然实际上也只能填些往年没招满或有补录的院校。但减少一个志愿组,实际上是减少了考生保底的机会,本科这组的15个志愿院校没填好,那么就只能等待本科征集志愿或者专科批次的录取。
图2: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表(样表节选)
下面我们再补充一点。
1、对原一本线以上的高分段考生说,本科批次合并能让他们更加受益。
即使一二本合并,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简单的说,因为他们就是考顶尖学校的那群人啊~
2、对原一本线附近及以下的考生来说,影响会比较大。
对原一本线附近的考生来说,因为不甘心读二本院校,他们可能会选择冲击一下一本的偏远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录取不上,也能被录取到好的二本学校和热门专业。本科批次合并后,这部分考生可能会不在犹豫,而是选择直接报考原二本院校和热门专业,这样的话,就打压了原来二本高分考生的报考空间,依次类推,对二本以下的分数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报考空间自然也被挤压。
3、一二本合并其实对很多学生来说,更多了机会。
原本的一二本招生中,考生每个批次有两个志愿组,第一个志愿组填6所院校,第二志愿组填4所。志愿填报需要考虑到批次问题,对于一本分数比较低的学校,也只能等一本补录。但批次合并后,大家可以填报15所院校,没有了批次的问题,对于考生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考生也可以填报更加激进一点,冲报更多的学校。
4、原本二本头的院校竞争更大了。
就如上面院校分析所说过的,原来一本线边缘的考生会直接选择二本头院校填在前面;而分数稍微低点的考生,因为志愿变多,可能会把二本头的院校放到前面冲报。因此,二本头院校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了。
5、对于“服从调剂”要更加谨慎,“不服从调剂”的风险更大了。
因为原来一二本为两个批次时,等于有两次服从调剂的机会。如果在一本没有服从调剂,因为分数、专业、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后,还可以等补录;补录不上,还可以等二本的录取。但一二本合并后,只有一个志愿组的录取,就等于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了,一旦不服从,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会直接掉到本科的补录,这个的风险相当大。
考生有哪些应对之策?
注意分层次分梯度填报
在采访学生时,许多人不太清楚改革后填报志愿应该怎么操作。对此赵爱党提出建议,考生可以根据每年学校录取的排位来做参考。“每个高校近三年来录取排位的波动性不会很大,都是比较准确的。考生最好结合自己的排位,参考学校的排位数据,这样的填报思路就很有参考意义。”填报志愿时,依旧要遵循“一冲二稳三保”的原则。裘志坚也表示,现在填志愿有十五间大学,考生需要分层次、分梯度地去填报。
批次合并后变成一个志愿组,专业上要不要服从调剂是一个问题。“对考生来说,如果档案去到一个学校,选的专业没有达到相关分数,又没有服从调剂,就只能等待补录。”赵爱党提醒各位考生,“这种风险是比较大的,建议学生在填报时,要不要服从调剂,得更加慎重。”
学生要更多了解大学
在填报志愿方面,信息获取同样重要。裘志坚表示,家长和学校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更到位,信息要更透明,让学生准确了解大学的相关信息,再做志愿的填报。高三老师应更多地了解大学信息,学校也要多做信息公开。“高中生更多地了解大学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熊丙奇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表示,这次改革后,学生和家长需要重视兴趣规划,了解关注大学的办学特色。“取消批次后有15个平行志愿,这就需要家长、学生对大学本身和专业有所了解。”改革前学生家长都是等分数出来之后按批次填报志愿,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兴趣和人生规划去选择。在上海、浙江、山东推进改革后,其实都在呼吁所有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要仅仅关注分数而要关注长远的学业发展。
高校应调整专业多宣传
对于高校接下来的发展道路,黄跃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每个学校都要走出自己有质量水平特色的道路。在这点上,内部改革显得非常重要。近几年很多名牌大学如中大都在进行学科重组,甚至砍掉一些专业。这都是当下环境学校改革的体现。”基于新的改变,广外南国也做出及时的思考和反应。据赵爱党透露,广外南国可能会考虑专业以大类招生,通过一两年基础学科学习后,再选择具体专业。
除此之外,高校也应更加注重宣传。“要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学校的好,除了加强自身内涵的建设,也要走出去,让社会更好地认识你。”黄跃雄表示,暨大近年通过组织一些教授、管理人员、名师、顶尖科学家走进中学,让学生在交流之中更多地了解到大学的信息。
努力提高分数,提升核心竞争力
话虽简单,但却关键。分数高,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且,由于全国卷难度大,分数段扁平化,同分人数比往年更多,分数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重视。现在十一月初,正式一轮复习的关键时期,一定不能落下。必要时,可以到卓越教育的校区,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梳理知识体系,扫清知识障碍和盲点。
不管高考怎么改革,政策怎么变,到目前为止,高考分数仍然是绝大多数人通向大学的唯一途径。或许有人保送有人加分,但对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提高高考分数,是走向理想大学最实际也是最有可能的路。
努力吧,少年。最后,以一句很俗的话结尾:不努力,枉少年。
声明:本文综合来源于广东省教育厅和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