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那些救援物资上的诗句

2020-02-13 14:14|编辑: 李老师|阅读: 12010

摘要

当疫情全面爆发,国内医疗物资告急之际,得知消息的日本立即伸出援手,紧急筹备医疗物资,在物资上,他们留下了这些温暖的诗句。

当疫情全面爆发,国内医疗物资告急之际,得知消息的日本立即伸出援手,紧急筹备医疗物资,他们不仅送来了援助物资,还送来了温暖的诗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咱们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应当守望相助。

这是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理事林隆树倡议写下的诗句,他想要表达“中日也有美好的历史,即使不在一个地方,心意是一样的。”

这简单的八个字,背后其实有典故的。

在公元7世纪,也就是咱们的唐朝时期,当时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长屋王非常仰慕唐朝的繁荣昌盛,尤其唐朝的佛教文化,很希望能有高僧来日本传道。于是,长屋王下令制作了1000件袈裟,不远万里送到了长安的僧人们手上。僧人们发现袈裟背后绣着一道偈语,上面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唐朝著名的鉴真和尚看到这首诗,非常感动,带着一众僧人东渡日本,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鉴真东渡”。

不过可惜的是,长屋王并没有看到这个局面,他因被人陷害,被迫自杀,史称“长屋王之变”。

1300年过去了,在中国遭遇疫情重创之时,日本友人在物资上贴上这句话,表达他们愿意向我们伸出援手之意。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战歌,打仗时唱的。原句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来,我们同穿一件。我们今天引用该诗时赋予它“同仇敌忾,鼓舞士气”的意义。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个诗句出自于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佳句。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对离愁,一般的态度都是十分伤心凄婉的,但是王昌龄在这里却一反常态,同样是离别,但是却写得一点都不悲伤。即便是分别之后,青山我们可以一同见到,云雨也是同样的云雨,明月也不会变成两个,所以虽然分别,又何必去悲伤呢?这正是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是送别中的激励之词。

日本友人写下这两句诗词,也是告诉咱们,他们和咱们也同云雨、共明月,何曾是两乡。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首诗是捐赠辽宁省物资上的寄语,改编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诗句:“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其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大意是:辽河的雪融化来了,富士山的花也开了,我们兄弟姐妹,等待寒冬过去,春季到来。

在过去的上千年历史中,中日两国曾经互为师徒。你弱的时候我帮你;我弱的时候你帮我;你遭遇到地震了中国人没有袖手旁观;我遭遇到疫情了日本人也不会幸灾乐祸。很多国人都注意到了日本人民这些温暖人心的举动。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对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国人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

很多网友看到相关报道后表示:作为中国人感到羞愧,感到大学白上了。没有想到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学得如此深入,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大学生,实在汗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学的很多,不能满瓶不动半瓶摇,这给我们很好地上了一课!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

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

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句诗。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

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

疫情紧张的当下,火了一句唐诗,也是意料之外。究其原因,所谓“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云云,不只是如此。这个句子,从来也未曾消失,在中国、日本多少唐诗选本里就有,随手可得。这句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毋宁说,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它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在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津津乐道,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

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类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何不让人心旌摇荡,如何能不火?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

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文明就有它的体面。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与之共鸣。

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理解和支持,更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和力量。如果这次战疫结束,我们是不是可以真的沉静下来,过有回味的人生,而不是继续干涩贫乏、荒无头绪。我们是不是该告诉我们的孩子,读书的意义,不在于出人头地,而在于,虽然山川异域,但是风月同天,腹有诗书的人,永远都不会孤独,永远都怀着无限的希望!

日本人在援华物资上写诗,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新冠肺炎期间,日本各界对武汉、对中国的支援令人动容。

除了共度时艰的现实支持,他们通过那一箱箱物资的传递打动我们的,还包括:似乎帮我们找回了我们正在努力找回,但却找得不得要领的珍贵——中华传统文化之优雅与人性美。甚至,一次次唤醒了我们的文化自豪感:我们还曾这样诗意、优雅、朴实、挚诚、浪漫、光辉……

有位细心的网友搜索到记录空投物资运抵武汉的视频录像,发现在包装盒和运输箱的上面贴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大字。此视频一经曝光,就引来了网友沸沸扬扬的热议。对于日本援华物资上贴有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一事,网友们大多表示赞同及肯定。有部分网友还认为,这是日本人尊重中华传统的另一种表现。在灾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我们都没有想到用传统文化来增强民族凝聚力,但这次日本人竟然先于我们想到了。可见其对中华文化深入骨髓的敬意。

日本政府在捐助湖北的另一批物资上,还写下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八字。随后,与辽宁省大连市互为友好关系的舞鹤市,也在其捐助物资上留下了“青山一道同云月,明月何曾是两乡”一联诗。日本的富山市直接向辽宁全省捐助物资,同样向中国人民赠予一首:“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我想,这次日本人极富诗意的举动定然会俘获更多国人的内心。其实,在我们还权衡着要不要放下对邻国的仇恨时,首先当做的是自我反省。如此优雅的诗句,平日里竟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便灾难临头,也未见有人使用这些“现成的”话语安慰同胞的内心。

央视《诗词大会》节目从播出开始便收获了不俗的收视率。这说明,老百姓们对诗歌文化的喜爱本就自觉地渗透在每一寸肌肤当中。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践行的义务。在那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应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诗词歌赋,并不是空言空语。文字的魅力,和她所带来的激情、渲染力必然会在某些时刻迸发出来。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但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语文匠,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0高考学习备考新型冠状病毒考点

衡水中学名师总结关于新型肺炎疫情知识考点2020-02-04

高三生物大题如何做?高中生物大题高分技巧2020-02-13

在家如何更高效地自主学习?高三党要时刻保持学习紧迫感2020-02-17

教科院制定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建议2020-02-17

教科院制定高三数学复习备考建议2020-02-1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