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进了北大,也无可避免为了绩点卷生卷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肩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
什么是绩点?
什么是课程评定“等级制”?
没了绩点保研留学怎么办?
请往下看...
什么是绩点(GPA)?
一般指的是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简称GPA。
不仅是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体制,还是综合评价学生在大学整个学习阶段的课程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作为转专业、保研、评定奖学金的依据。
另外,绩点是课程学习质的体现,它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
同时,为了使GPA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教务部还规定各门课程都大致符合正态分布,一般要求平均绩点达到2.8分以上才能参与研究生的保送。
什么是课程评定“等级制”?
根据《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生命科学学院开始在课程评分时使用“等级制”来代替“百分制”。
这意味着教师在评定学生的课程分数时,不必给出具体得分,而是只给出ABCD这样的等级,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只显示等级,不再显示具体分数。
而在课程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上,等级制与百分制保持一致,成绩优秀率不超过40%,不及格率不超过5%。
在新的等级制评定方式中,学生的成绩将以等级划分,如A、B、C、D、F。
其中,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中等,D代表及格,F代表不及格。
相对于传统的GPA评价体系,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过程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分数。
在目前的试点阶段,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学术规范和毕业论文,对于本院学生的成绩评定,均推荐使用等级制的方式;其它院系学生选修此类课程时,课程评定依旧使用百分制的方法。
等级制成绩与GPA及百分制对比
大概是A=3.9、B=3.4、C=2.5、D=1.5、F=0
没有了GPA,如何评选奖学金?
生命科学学院引入了“优秀率”的概念,即学生所修主修课程中,评价为A的课程数占课程总数的比例,以此进行客观的成绩排名。
相比于绩点制,等级制评定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等级制评定中,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由平时的学习表现、作业、实验等多个方面组成。考察学生,科研能力、学生工作、社会贡献等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没了绩点保研留学怎么办?
不仅在评奖时不再只看学生成绩,在学院的保研阶段,绝对成绩的地位同样被淡化。
王世强老师:“能不能保研实际上不在于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而在于他对科学研究是不是有好的理解,是不是有科学思维,是不是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从研究生的角度上来说,不太看分数。”
对于海外留学申请,这种需要用到GPA的情况下,等级制的得分如何换算成平均绩点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等级制向GPA转换的问题,在目前的试点方案里,如确需GPA相关情况,等级得分向GPA按照A 3.9、B 3.4、C 2.5、D 1.5、F 0 的方案换算。(参考《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
改革是为了促进学子全面自主发展,树立更好的学风,希望生命科学学院的尝试能给未来带来更多经验和启示。
另外,什么是保研夏令营、预推免、九推?如何获得本校院校推免资格?哪些科研竞赛可以加分?如何定位学校?
欢迎关注【太星硕博圈】公众号,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