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一直是一切以“绩点”为王,每天疯狂卷,周末比平时上课更忙,造成很多人成了绩点为王之下的“牺牲品”。
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调研学校成绩评定改革推行的情况。
文中指出,无数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业考核压力下,深陷内卷泥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GPA排名,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
作为国内顶级名校,清华大学早在2015年,就开始采取“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了,并且还取消了百分制。
时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郑力表示:国外高水平大学大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高校大部分还使用百分制。实际上在大学81分和82分没有明显差别。
2015年5月,清华大学宣布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F等12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百分制。
据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副教务长彭刚介绍,老师在打分时没有百分制成绩,而是成绩给出A或B的等级制成绩。
课程评定“等级制”
根据《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生命科学学院开始在课程评分时使用“等级制”来代替“百分制”。
这意味着教师在评定学生的课程分数时,不必给出具体得分,而是只给出ABCD这样的等级,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只显示等级,不再显示具体分数。
而在课程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上,等级制与百分制保持一致,成绩优秀率不超过40%,不及格率不超过5%。
在新的等级制评定方式中,学生的成绩将以等级划分,如A、B、C、D、F。其中,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中等,D代表及格,F代表不及格。
相对于传统的GPA评价体系,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过程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分数。
在目前的试点阶段,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学术规范和毕业论文,对于本院学生的成绩评定,均推荐使用等级制的方式;其它院系学生选修此类课程时,课程评定依旧使用百分制的方法。
“等级制”改变成绩内卷?
“等级制”改变成绩内卷?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大家不再纠结81分还是82分如何,但是会焦虑得B没有得A。
北大生科院的一名同学说,“对于之前绩点排名名列前茅的同学而言,等级制并不友好。高数的100分和体育的85分在优秀率上表现是一样的,可能会导致上游学生优秀率排名低于绩点排名。”
“而且优良率代替GPA只在院系内部认可,但对于出国、跨专业保研的人来说,结果还是未知的。”这位同学还提到。
清华首届等级制改革的2015级学生,在毕业季就曾向学校强烈反映:学校给的GPA太低,在留学申请上很吃亏。
2019年5月20日,清华大学在充分听取了学生建议后,发布了GPA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是教师的学术权利,教务部门尊重教师的学术判断,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同时,2019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对等百分成绩”。这项改革把打分权交还给了老师,充分给予了老师“评价自由”。
保研er该怎么办?
不仅在评奖时不再只看学生成绩,在学院的保研阶段,绝对成绩的地位同样被淡化。
王世强老师:“能不能保研实际上不在于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而在于他对科学研究是不是有好的理解,是不是有科学思维,是不是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从研究生的角度上来说,不太看分数。”
对于申请保研或海外留学,这种需要用到GPA的情况下,等级制的得分如何换算成平均绩点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等级制向GPA转换的问题,在目前的试点方案里,如确需GPA相关情况,等级得分向GPA按照A 3.9、B 3.4、C 2.5、D 1.5、F 0 的方案换算。(参考《生命科学学院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试用方案》)
另外,什么是保研夏令营、预推免、九推?如何获得本校院校推免资格?哪些科研竞赛可以加分?如何定位学校?
欢迎关注【太星硕博圈】公众号,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