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有2名学子获得第43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学金”。截止目前,中国科大共有一千多人获得“郭奖”,而合肥一中则有35位同学获奖,全国第一。2022年中国科大与合肥一中牵手创办的“杨振宁班”,体现了两所学校的深度合作。自主选拔在线安徽新高考团队(微信公众号:wkqxgk)编辑排版整理了获奖的相关内容,欢迎点阅!
2024年5月16日上午,中国科技大学2024年“郭沫若奖”颁奖典礼在东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中学参加了典礼。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出席典礼,向获奖同学送上深情寄语,并为他们一一颁奖。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受邀参加本次典礼。
在本届颁奖典礼上,合肥一中2020届毕业生郭一凡、陆子睦凭借优秀的学业成绩同时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而作为“郭奖”的常客,每年都有合一学子非凡的身影,其中2014年葛健、王思伟、王瞳,2019年李一恒、吴娅维和刘浩浩,2021年孙文逸、俞颉颃和金俊岚,均有三位同学齐聚“郭奖”,成为全场焦点。截止目前,中国科大共有一千多人获得“郭奖”,而合肥一中则有35位同学获奖,全国第一。
据悉,郭沫若奖学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励科大学子去勇攀科学高峰,并以此表彰他们的杰出表现。该奖项是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生前交给中科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是新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学金,是每一位科大学子梦寐以求的崇高荣誉。历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在科研、教育、管理、金融、IT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颁奖现场,看到母校校长,郭一凡、陆子睦同学难掩喜悦,师生相谈甚欢,在合一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是他们说不完的话题。来到大会现场的郭一凡、陆子睦的父母激动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在欣慰于当初中招选择的同时,纷纷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认为正是合一的多元教育让孩子具有了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继而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闪闪发光……
作为合肥市“倾城之恋”的双方,多年来,合肥一中与中国科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厚友谊,在中学与大学之间架起了一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坚实桥梁。2022年,中国科大与合肥一中牵手创办了“杨振宁班”,让“双高”合作达到一个新高度。“郭沫若奖学金”作为新中国第一奖学金,是中国科大金光闪闪的名片,是每一位科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郭奖”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希望合一学子心怀天下、不负韶华,沉潜有志、砥砺奋发,早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国之栋梁。
合肥市第一中学简介
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嗣子李经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历史最久远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全国解放后方定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从2007年9月起至2009年9月,合肥一中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成为一所寄宿制的高级中学。
学校以“全面施教、广育英才”为办学宗旨,以“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为校训,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和洒脱自信的人生态度。多年来,合肥一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学子万千,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两院院士刘有成、肖纪美、刘赓麟、彭一刚、刘盛纲、张军等,“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等一批杰出的校友。
近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骄人。涂昊(2004年)、朱亮(2004年,卷面最高分)、曹珊(2006年)、司玉洁(2007年)、朱韦康(2009年)、王久云(2012年)、刘壮(2013年)、董吉洋(2014年)、郑辰筱(2018年)、王杜宸(2019年)李唯简(2022年)等同学相继成为安徽省高考头名;学校高分段人数、一本、二本率均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同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