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2026年上海纽约大学综合评价,主文书题目预计仍以“Bridge Builder”为核心,仅作微调。校方明确反对直接套用模板,强调需用250词英文讲述个人真实经历,体现跨文化、跨群体“搭桥”故事与具体行动,并回应未来在校及毕业后的持续影响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年综合评价百问百答》电子资料,了解常见报考问题,提前布局综评升学!
申请2026年上海纽约大学综合评价,文书能否套用模板?
一、官方立场:坚决拒绝“模板脸”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在 2025 年线上宣讲会上明确表示,系统内置 AI 查重模块会把文书与历年数据库及公开模板比对,“相似度超过 15% 即触发人工复核”。复核阶段若认定“过度借鉴”,申请将被标记为“Lack of Authenticity”,直接进入候补名单甚至淘汰。校方给出的底线是:故事可以平凡,但必须是“你自己的”。因此,直接套用网络范文或机构模板的风险极高,不建议抱有“改几个词就能过关”的侥幸心理。
二、2026 年大概率或沿用的题目与写作框架
从 2013 年首届招生至今,上纽综合评价文书始终围绕“Bridge Builder(桥梁搭建者)”这一核心概念。2025 年主文书题目已确定为:
“In a world where disconnections seem to often prevail… how have your experiences prepared you to build the bridges of the future?”(英文 250 词以内)。招生办透露,2026 年只在个别措辞上微调,例如把 “disconnections” 换成 “divides”,整体提问逻辑不变。因此,考生可以提前准备“跨文化、跨学科、跨群体”的真实经历,用 STAR 法(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梳理素材,但切忌把别人的范文直接拿来替换主语或地名。
三、避免模板却有章可循的“三步写作法”
建“故事池”:用两周时间回忆并记录三件最能体现你连接他人的经历,每件不超过 150 字英文草稿,确保细节可验证。
压缩与对焦:先把 400 词完整版压缩到 250 词,保留动词与量化结果;随后对照官方四个追问(经历–行动–影响–未来愿景)逐句检查,确保没有一句是“万能模板句”。
人工+AI 双重检测:完稿后先用 Grammarly 查语法,再用学校提供的“Essay Authenticity Check”小程序跑一遍,相似度控制在 10% 以下;最后请一位熟悉你经历的推荐人盲读,确认“这确实像是你写的”。
框架可以借鉴,内容必须原创。提前打磨个人真实故事,才是 2026 年上纽综合评价文书的最佳“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