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综合评价初审阶段官方不强制要求推荐信;未提交者仍可正常进入“校园日”名单,但若学科竞赛或科研经历突出,一封来自任课老师或项目导师的英文推荐信可在学术深度维度加分,并有助于面试官提前了解申请者背景。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年综合评价百问百答》电子资料,了解常见报考问题,提前布局综评升学!
上海纽约大学综评初审阶段,推荐信是否必需?
一、官方要求:非强制,但“欢迎提交”
在上海纽约大学 2025年综合评价报名系统中,推荐信被明确标注为 “Optional(可选)”。网申系统不会因为没有推荐信而提示“材料不完整”,也不会因此拒绝考生进入“校园日”名单。招生办在官方答疑会上反复强调:“推荐信不是门槛,而是锦上添花。”换言之,如果你的学业成绩、活动履历已足够亮眼,完全可以不提交推荐信而顺利通过初审。
二、隐性价值:如何让推荐信成为“加分杠杆”
虽然非必需,但一封高质量的英文推荐信可在以下场景产生边际效用:
学科特长佐证:若你在数学建模、信息学奥赛或科研项目中取得省市级以上奖项,推荐人(教练或导师)可用第一手观察强化“学术深度”;
情境解释:对于成绩波动或转学经历,推荐人可用具体事例说明原因,降低招生官对“学业稳定性”的疑虑;
面试预热:面试官会提前阅读所有上传材料,推荐信中的细节可能成为面谈切入点,帮助你掌握对话节奏。
2025 级录取者中,约 38% 提交了推荐信,其中 72% 来自数学/英语/班主任三类教师,平均长度为 450–500 词,均使用学校抬头纸并加盖公章。
三、写作与提交指南:一封“好”推荐信的 3 个关键
人选匹配:优先选择与你互动频繁、能举出具体案例的教师或项目导师,而非“头衔高却对你不了解”的名人;
内容框架:STAR 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描述 2–3 个真实片段,避免空泛形容词;
提交方式:使用系统内的“Recommender Portal”上传 PDF,文件大小 ≤ 2 MB,命名格式“CandidateName_RecommenderName.pdf”;提交后推荐人会收到确认邮件,考生可在 Slate 后台查看“Received”状态。
注意:校方不接受纸质邮寄或邮件直发的推荐信,逾期上传也无法补交。若决定不提交,无需在网申做任何额外说明,系统会自动跳过该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