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的小组讨论采用“过程+结果”双维度评分,由招生官与在读学生组成的观察团依据六项核心指标打分:英语表达(25%)、批判性思维(20%)、团队协作(20%)、跨文化意识(15%)、创新贡献(10%)与时间管理(10%)。全程不点名发言,观察员用匿名表记录考生编号,每30秒更新一次参与度雷达图;讨论结束即刻回收评分表并现场封存,确保公正。最终成绩按标准化算法折算为1–5分,仅占校园日总评的20%,但单项低于2分者将被单独备注。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年综合评价百问百答》电子资料,了解常见报考问题,提前布局综评升学!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小组讨论环节如何评分?
*以下信息来自于网络,以具体面试为准
一、校园日小组讨论:全程英文、随机形式的“团队实战”
上海纽约大学把小组讨论(Team Activity)放在校园日线下环节的核心位置,所有候选人被随机抽签分组,形式可能是小组游戏、情景辩论或案例解决,考前并不知道具体题型。讨论全程用英语进行,考官会在现场或单向镜后全程观察,但不会介入提问。整个环节通常持续25–35分钟,组内人数4–6人不等,既考验个人表现,也看团队整体产出。
二、三维评分模型:个人贡献40% + 团队成效30% + 思维质量30%
个人贡献(40%):招生官记录每位考生在团队中的“可见角色”——是否主动破冰、分配任务、总结陈词,以及语言质量与说服力。
团队成效(30%):小组最终方案的逻辑完整度、创新性与可落地性会被单独打分;如果整体表现不佳,个人分数也会受牵连。
思维质量(30%):考察批判性思考、跨学科知识迁移与临场反应;能够引入数据、时事或伦理维度讨论的考生往往得到额外加分。
评分采用7级量表(1–7),每组至少两名考官独立打分后再取均值,确保主观偏差最小化。
三、给未来考生的三条高分策略
角色弹性:提前练习“破冰者—协调者—总结者”三种角色,现场根据队友状态灵活切换,避免抢话或沉默。
30秒结构法:开口即“Point–Reason–Example–Link”,既展示逻辑,又方便同组接力,让考官容易捕捉亮点。
知识卡片:针对科技伦理、气候治理、AI监管等高频议题,准备2–3条数据或案例,用英语复述到90秒以内,确保能在讨论中自然插入,体现“学术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