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通常不会在校园日前公开模拟课堂的完整教材或详细大纲,但会提前两周在Portal内公布主题关键词(如“城市可持续发展”“数字伦理”等)与推荐阅读材料,帮助考生熟悉讨论语境;现场发放的讲义即为课堂唯一资料,禁止提前传播,确保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体验“原汁原味”的NYU互动课堂。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年综合评价百问百答》电子资料,了解常见报考问题,提前布局综评升学!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模拟课堂内容提前公布吗?
一、只给“方向”,不给“答案”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明确表示,模拟课堂(Mock Seminar)是校园日最具特色的体验环节,其设计初衷是让考生在“零预习优势”下,真实展现批判性阅读与即时讨论能力。因此,学校不会提前泄露完整教材、讲义或问题清单。历年考生收到的官方邮件中,仅会出现一段约50字的主题提示(如“Global Cities and Inequality”或“AI and the Future of Work”),以及2—3篇公开可获取的推荐阅读(多为《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短文或联合国报告摘要)。这些材料仅供“热身”,真正用于课堂的文本在当天现场发放,且明确标注“Confidential—Do Not Circulate”。
二、两周“窗口期”与Portal提醒
在正式校园日前14天,通过初审的考生会收到Portal登录提示,页面新增“Mock Seminar Preview”板块:
主题关键词:帮助考生激活背景知识,避免完全陌生;
阅读建议:每篇约500词,附3个开放式思考题,鼓励但不强制完成;
技术提醒:建议使用同一设备提前测试PDF翻页与批注功能,课堂内禁止切换窗口。
学校强调,除上述内容外,任何声称拥有“内部讲义”的社交媒体帖均为不实信息,一经发现传播,将取消相关考生资格。
三、同一起跑线的“NYU式”课堂
模拟课堂当天,考生进入教室后领取统一讲义——通常是一篇10段左右的学术短文或案例材料,附2页图表。课堂由一名NYU Shanghai常任教授主持,采用“Cold Call+小组辩论”混合模式:教授随机点名要求概括段落主旨,随后抛出争议性问题,让4—5人小组在10分钟内形成立场并辩论。评分维度包括文本分析深度、逻辑连贯性与跨文化倾听,所有观察员现场打分,但结果不对外公布。正因内容事先保密,考生无需焦虑“背答案”,只需保持开放心态,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回应与修正观点,这正是上海纽约大学最想看到的学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