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综合评价招生即将启动,为帮助考生家长避开备考误区、提前规划,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将从基础知识、报名要点、初审关键、校测准备、录取规则五大维度,全面拆解综合评价招生全流程,建议收藏。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版综合评价报考指南》电子资料!
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启动在即!从报名到录取全攻略
一、综合评价招生的基础知识
综合评价并非特殊加分,而是教育部批准的多元录取方式,核心是打破 “一考定终身”,以 “高考成绩 + 校测成绩 + 学考成绩” 计算综合分,择优录取。想要报考,首先要明确这些基础问题:
1、哪些院校招综合评价?覆盖各分数段
综合评价院校层次丰富,从顶尖 985 到省属本科均有涉及,能满足不同成绩考生的需求:
全国性高水平院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985 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 211 高校;
特色理工类院校:以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为代表,这类院校 90% 以上名额通过综合评价录取;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面向全国 31 省市招生,报名启动最早;
省属地方院校:如山东省的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苏省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扬州大学,这类院校降分幅度较大,是中等生 “冲名校” 的关键;
新增院校:2025 年西湖大学首次加入综合评价,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 4 省市招生,2026 年预计维持这一范围。
2、综合评价考什么?3 类成绩定胜负
最终录取依据 “综合分”,由三部分按比例折算,不同院校比例不同,常见模式有 “631”(高考 60%+ 校测 30%+ 学考 10%)、“541”“73” 等,例如: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多采用 “631” 模式;
省属院校可能调整比例,如部分山东院校高考占比 70%、校测占 20%、学考占 10%。
3、参加综合评价有什么实际好处?
降分录取优势:相比高考裸分,普遍低 10-20 分,省属本科院校可低 40-50 分,历史最高降分达 116 分;
多一次升学机会:即使校测未通过,不影响高考统招录取,相当于多一个志愿选择;
弥补高考发挥失常:若高考分数未达院校统招线,但综合能力(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突出,可通过校测 “逆袭”;
专业优质:综评招生专业多为院校王牌或热门专业,部分按大类招生,后续可根据兴趣分流。
4、容易混淆的概念: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
三位一体:仅浙江省的综合评价政策,本质与其他地区的综合评价一致,均按 “高考 + 校测 + 学考” 综合分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是考生高中阶段的成长档案(含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等),综合评价招生中,多数院校会将其作为初审、校测的参考依据,但不直接计入综合分。
二、报名关键:时间、材料、条件全梳理
2026 年综合评价报名将于 2025 年 10 月启动,不同省份、院校报名时间差异大,需提前做好准备。
目前,全国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形式的大学主要可分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理工科高水平名校、省属地方院校3类,其中前两类基本都面向全国众多地区进行招生,省属院校则普遍聚焦于本省内部的招生选拔。
面向全国多省范围进行综评招生的院校名单
| 院校名称 | 所在省市 | 院校层次 | 招生区域 |
|---|---|---|---|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北京 | 顶尖高校、双一流、综合类 |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湖南、四川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京 | 211、双一流、语言类 | 全国24省市(除新疆、西藏外,基本覆盖全国) |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东深圳 | 双一流、理工类 | 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海南、吉林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广东深圳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福建、江苏 |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 广东深圳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北京、天津、广东、山东、浙江、吉林、安徽、福建、陕西、湖南、黑龙江、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山西、江西、重庆、内蒙古、上海、江苏、辽宁、贵州 |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 双一流、理工类 | 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天津、湖北、陕西、湖南、甘肃、重庆 |
| 昆山杜克大学 | 江苏昆山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广西 |
| 上海纽约大学 | 上海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全国24省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区域基本相同) |
| 西湖大学 | 浙江杭州 | 国家重点研究型大学 | 浙江、江苏、广东、上海 |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广州 | 985、211、双一流、综合类 |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上海 |
| 浙江大学 | 浙江杭州 | 985、211、双一流、综合类 | 浙江、广东、山东、上海 |
| 中南大学 | 湖南长沙 | 985、211、双一流、综合类 | 湖南、云南 |
| 复旦大学 | 上海 | 985、211、双一流、综合类 | 上海、浙江 |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985、211、双一流、综合类 | 上海、浙江 |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江苏苏州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江苏、广东 |
1、报名渠道:两类平台为主
阳光高考网(https://bm.chsi.com.cn/):多数全国性院校、省属重点院校在此报名,需提前注册账号;
院校本科招生网:浙江省属三位一体院校、少数特色院校(如南方科技大学)在此报名,需关注院校官网通知。
2、哪些学生适合报?5 类考生可尝试
综合评价不唯分数,不同院校侧重不同,以下 5 类考生均可尝试:
综合成绩优秀者:高一至高三期末成绩、模考成绩排名靠前(如年级前 10%-30%),几乎所有院校都招收这类考生;
竞赛获奖者:获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三及以上,或 “叶圣陶杯”“外研社杯” 等文科白名单赛事奖项,初审通过率更高;
思想品德突出者:获市级及以上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等荣誉,山东、江苏部分省属院校对此有明确倾斜;
艺体特长生:有艺术、体育相关特长(如乐器考级、体育竞赛获奖),浙江三位一体院校对此认可度较高;
外语能力强者:英语成绩优异(如模考英语 130+),或有雅思、托福成绩,适合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院校。
重要提醒:没有竞赛奖项也能报!综合成绩优秀、有科研实践经历(如研究性学习、小发明),同样符合报名条件。
3、报名材料:9 类材料提前备
报名需提交电子版材料,建议家长从高三上学期开始整理,避免临时遗漏:
1)报名申请表:在报名系统填写信息后自动生成,需打印签字、学校盖章;
2)高中成绩证明:高一至高三期末成绩、高三模考成绩(含各科分数、满分、年级排名),需学校盖章;
3)学考成绩证明:登录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下载,或由学校出具;
4)自荐信 / 个人陈述(非必须,但建议写):简述报考理由、个人优势、未来规划,控制在 800-1500 字,避免空话;
5)获奖证书:竞赛奖项、荣誉证书等,需扫描成 PDF,按重要程度排序;
6)推荐信(非必须):若有校长、学科老师推荐,可提交,需签字盖章;
7)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从学校统一获取,部分省份需在线提交;
8)其他证明材料:如科研实践报告、发表的文章、外语能力证书等;
9)院校特殊要求材料:如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能要求提交护照、家庭收入证明,需按招生简章准备。
4、能报几所院校?
限报规定:2025 年起,浙江 38 所省属三位一体院校(除浙江警察学院)限报不超过 4 所,其他省份多数院校不限报;
实际选择:建议前期多报 2-3 所(覆盖不同层次),提升初审通过率;但需注意,同一省份院校校测时间可能 “撞车”(如江苏、山东),最终通常只能参加 1-2 所校测。
三、初审:看什么、怎么过?
1、初审重点看什么?3 类成绩是核心
高中成绩:高一至高三期末成绩、模考排名,是高校判断考生学习能力的主要依据;
学考成绩:多数院校要求学考 “多 A 少 B”,如浙江大学要求学考 A 数不低于 8 个,省属院校可能放宽至 “4A 及以上”;
竞赛 / 荣誉奖项:有奖项会加分,但不是必须,若无奖项,需靠成绩和实践经历弥补。
2、没有奖项能过初审吗?
可以,但需满足 2 个条件:
高中成绩排名靠前(如年级前 15%);材料完整、个人陈述有亮点(如体现对目标专业的兴趣、独特的实践经历)。
3. 竞赛生有优势吗?
多数院校竞赛成绩不直接算分,但会在初审、校测中倾斜:
初审:获五大学科竞赛省二及以上,可能直接通过初审;
校测:部分院校对竞赛生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四、校测:高考后关键一战
校测是综合评价的 “第二关”,一般在高考结束后(6 月 10 日 - 20 日)进行,部分省份(如上海、广东)在高考出分后进行。
1、校测形式:3 类考核为主
面试:主流形式,分 “结构化面试”“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如复旦大学采用 “小组讨论 + 个人问答”;
笔试:部分高水平院校(如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会考,内容多为高考学科拓展知识;
体测:非所有院校要求,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会测耐力(1000 米 / 800 米)、爆发力(立定跳远),体测不合格可能影响录取。
2、面试考什么?侧重 3 类能力
面试题目不局限于课本,多结合时政、专业、生活场景,核心考察:
综合素养:对热点事件的看法、价值观等;
专业潜力:对报考专业的理解及相关知识储备;
表达与应变能力:能否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面对追问是否从容。
3、校测地点:线上或线下
线下:多数院校在本校举行,部分院校在各省设考点(如山东大学在济南、青岛设考点);
线上:受特殊情况影响时可能采用,需提前准备摄像头、麦克风,确保网络稳定。
五、录取:综合分怎么算?志愿怎么填?
校测结束后,高校会公布 “入选资格名单”,考生需在指定批次填报志愿,最终按综合分录取。
1. 综合分怎么算?各校比例不同
以常见的 “631” 模式为例(高考 60%+ 校测 30%+ 学考 10%):
高考成绩:按满分 750 分折算(如高考 690 分,折算后为 690×60%=414 分);
校测成绩:按满分 100 分折算(如校测 85 分,折算后为 85×30%=25.5 分);
学考成绩:按 A、B、C 等级赋分(如 A=10 分、B=8 分,若学考 9A1B,折算后为 9×10+1×8=98 分,再 ×10%=9.8 分);
综合分 = 414+25.5+9.8=449.3 分,按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
2. 录取批次:在统招前,不影响后续志愿
综合评价录取多在 “特殊招生批次” 或 “提前批” 进行,早于本科一批:
若被综合评价录取,不再参与后续批次(如本科一批)录取;
若未被录取,不影响高考统招志愿,相当于 “多一次机会”。
3. 关键提醒:注意 “锁档” 风险
部分院校有 “锁档” 规则,即确认志愿后不能反悔,需重点关注:
浙江: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 5 所高水平院校锁档;
江苏:部分 A 类综评院校(如南京大学)锁档,但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不锁档;
锁档院校:若通过校测并填报志愿,一旦录取不能放弃,需谨慎选择。
4. 复读生能报吗?
可以,但需注意 1 点复读生报名流程与应届生一致,提交成绩时:
高一、高二成绩按原学校成绩提交;
高三成绩按复读期间的模考、期末成绩提交;
仅少数院校明确 “只招应届生”(如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查看招生简章。
🔥重磅福利!想第一时间掌握2026年综合评价升学政策、报考要求、报名材料,速扫下方二维码加入“2026强基综评交流群”,老师在线答疑,升学路上不迷茫!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