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值不值得报考?

2025-11-14 10:25|编辑: 小李老师|阅读: 10

摘要

2026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招生将继续在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六省市开展,采用“631”模式(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学考成绩占10%)择优录取。

对于高考裸分略低于该校普通批录取线但综合素质突出、英语能力较强、具备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学生而言,综合评价是一条极具性价比的升学路径。港中大(深圳)依托国际化师资、书院制育人体系、与全球顶尖高校的合作资源,以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在就业与深造方面表现亮眼。

政策解析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自主选拔在线准备了《2026中外合办院校报考指南》电子资料,里面包含了昆杜最新政策解读、报考流程及要点、往年考情及常见问题解答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6679977651545360

2026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值不值得报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优良学术传统,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建校十余年来,学校依托香港中文大学的百年学术底蕴与深圳的创新基因,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标杆,吸引着全球顶尖学者与学子。学生在这里既能攀登学术高峰,参与改变世界的科研项目;也能在书院的多元社群中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球公民。

(图片来源于港中深官网)

  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国际化视野、个性化培养和行业资源赋能学生成长

  师资力量雄厚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极具竞争力的优势,大学坚持面向全球遴选顶尖师资,引进教授的标准参考世界排名靠前的20所著名大学。截至目前,学校已汇聚700余人的世界顶尖学者队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6名、近50名国内外院士、百余名国家级人才,共109人次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强大师资是大学的核心驱动力。他们不仅以学术造诣引领学科发展,更以国际化视野、个性化培养和行业资源赋能学生成长。

  引领学科前沿研究:学校汇聚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及行业领军人才。他们国际前沿的科研视角与资源,能快速推动大学各学科领域的发展。

  赋能学生成长与全球竞争力:港中大(深圳)的教授们拥有海外顶尖高校背景,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引入国际前沿课程体系。

  个性化指导与学术引领:大学鼓励本科生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培养严谨的学术思维与实践能力;

  行业资源与职业发展助力:很多教师兼具学术界与产业界双重背景,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行业洞察与实践机会。通过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实习推荐或创业指导,学生可提前接触真实产业场景,提升就业竞争力或孵化创新项目。

  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师资团队聚焦大湾区战略产业(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与深圳本地企业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书院制与通识教育:全人发展的摇篮

  大学传承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独特育人体系,所有学生分别隶属于不同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目前共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道扬书院、厚含书院、永平书院及第八书院共八个书院。所有学生分别隶属于一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

  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沿袭港中大的通识教育理念及课程体系,让学生可全面均衡地学习,理科同学可以得到文科的熏陶,而文科同学亦可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的发现及最新的科技突破。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也让师生关系重回到了本真状态,鼓励师生多作交流,互相学习,并多以举办集体活动来授予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等软技能,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

  综合评价、大类招生双轨并行:开启全球胜任力之旅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为鼓励优秀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本科学士学位,大学设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体系。

  对标国际顶尖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环境,学校采用国际化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评审体系,国际通用新版教材,全英文授课模式,让学生能接触到国际前沿知识和学术研究方法。目前,大学已设立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八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2025年,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个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共拥有30个本科专业,开设54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本科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从不同角度开拓知识面,提升竞争力。

  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及江苏六省市实行普通本科提前批+综合评价并行的“双轨制”招生录取模式。大学采用“高考成绩(60%)+入学测试成绩(30%)+学业水平成绩(10%)”的综合考察方式。综合评价旨在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等,避免“一考定终身”。综合评价招生契合学校的育人理念,选拔出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中,借助大学国际化的教学资源、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和通识教育,实现全面成长与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在江苏通过提前批和综合评价招生:其中综合评价共录取137人,物理类考生105人,历史类考生32人;普通批次2025年物理类招生8人,录取分646(5633);历史类招生5人,录取分631(1171)。普通批次招生人数比综合评价少很多,录取位次也高很多。对于综合素质突出考生来说,“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提供了更大的录取可能性和灵活性。

  不管是综评录取或是纯高考分数录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大类招生模式。考生在填报志愿阶段只需选择大类,即“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或“理科试验班”。入学后,学生可在大一选课前深入了解学院及专业优势,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主选定所属学院,大一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选定主修专业,且专业名额不受限制。[以上不包括选择就读金融工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有意申请“双主修”项目的学生。]

(图片来源于港中深)

  近年来,在“一个品牌,两个校园”的战略定位下,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更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全面深入地合作。2023年,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共同开设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的双主修本科课程。2024年和2025年,两校更相继联合开设第二和三个双主修项目。两校分别录取学生进入双主修项目。进入双主修项目的同学,于四年期间分别于两个校园轮换上课,一起实习,完成两个主修专业的课程要求。

  国际化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重要的办学特色之一。建校十一年来,大学秉持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与全球顶尖高校的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高端国际交流平台,以适应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现已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在内的160余所境外名校伙伴建立实质性交流与合作,覆盖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28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更重要的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多项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如:依托与哥大工程学院的深度战略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24年推出该学院亚洲唯一合作直硕项目——“3+2直硕班”,它是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在亚洲的唯一合作直硕项目。以五年为周期,融合两校学术基因,学生可同步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2025年,“3+2直硕班”录取名额与参与学院同步扩容。从量子科学与工程到碳管理,从金融工程到生物医学工程,不仅有王牌理工科赛道,还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热门方向,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全球竞争力。除了哥大的“3+2直硕班”,从湾区到世界,各具特色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丰富且多元: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伦多大学、芝加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等。国际化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其拓展宽广的升学路径。

  人工智能:驱动多学科融合多学院协作培养未来领军者

  为了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及地区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结合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大学的第八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于2025年2月成立。自建校之初,大学便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核心,在有关领域招聘引进了多位教授。学校有40多名学者入选2024年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网络通信、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校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同学,将由人工智能学院录取,并于四年期间在人工智能学院学习。然而,这个专业由多个学院合作开设,包括数据科学学院、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和医学院。合作学院于人工智能学院里开设不同的专修方向,如人工智能理论、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医学和生命健康中的应用等专修方向。除了人工智能专业,学校其它许多专业还建立了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和课程。整个大学在稳步地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学科建设,全校同学都有学习人工智能的各种机会。

  毕业生的双重选择:优质就业与顶尖学校深造

  对于期望在本校内继续攻读研究生项目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高比例直硕推免机会。对于计划在学院内继续升学的学生,各学院学生大三结束时排名在本专业前50%者,均有资格获得本学院内直硕录取。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学院每年有20%的应届毕业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研究生的资格;所有获得推免资格的同学可同时申请三个研究生项目,并将免去所申请研究生项目的初试环节(如有),直接进入复试。

  2025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具有保研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标志着该校人才培养体系迈入新阶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仅能够保研本校,也可以保研外校,给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机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标杆,港中深首届保研名单于2025年9月公布,93名学生获得保研资格,保研率约7%。

  2024届港中大(深圳)毕业生的整体去向落实率高达95.23%,持续保持在国内高校的领先水平。升学比例达84.17%,其中78.72%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高校的学位,直博人数62人,占比5.66%。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1.07%,平均年薪达16.93万元人民币。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中国香港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就业领域涵盖科技、金融、快消等多个行业,就业单位有:华为、腾讯、字节跳动、宝洁、欧莱雅、南方电网、招商银行、中广核等。具体升学就业情况可参考学校发布分就业质量报告。

2026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值不值得报考?

(数据来源于港中深)

🔥重磅福利!想第一时间掌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提前布局综评升学,速扫下方二维码加入“2026强基综评交流群”,老师在线答疑,升学路上不迷茫!

扫一扫即可进群

2026强基综评交流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6中外合作校2026中外合作校招生政策2026港中深报考

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扫盲系列合集)2025-11-10

2026年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何时公布?2025-09-10

福利!2026年综合评价备考资料领领取2025-09-29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