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报考条件如何?招生高校、专业及实施区域有哪些?招生与志愿填报方式怎样?报考及资格审核公示流程如何?通知详细内容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
推荐阅读>>>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要点汇总
猜你喜欢>>>2025年专项计划实施区域汇总
温馨提示: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及时、准确的掌握各大院校高校专项计划等高考招生政策资讯,自主选拔在线特建“2025高校专项交流群”,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群,欢迎各位老师、家长、同学加入本群一起交流学习!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慕琴老师(微信号:1532158465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
甘肃省关于做好2025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东风场区招生委员会,有关高等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公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5〕1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5〕6号)要求,现就2025年我省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统称“专项计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优化招生工作方案,提升服务效能
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及高校需全面梳理近年专项计划实施经验,完善专项计划招生方案,优化招生专业,细化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招生录取等工作安排。进一步优化投档录取程序,简化材料提交程序,明确时间节点,提高专项计划志愿满足率。对于高校专项计划,要合理确定招生办法,制定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细则和标准,建立协同审查机制,原则上不再组织校测,直接安排分省计划录取。高校不得提前开展与专项计划录取挂钩的考核、生源考察等工作。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确保专项计划完成率,让专项计划招生切实惠及贫困地区和农村户籍考生群体,维护考生利益。有关高校要及时将相关考生信息反馈生源省份。考生在填报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第二次征集志愿时,默认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和高校要在考生报名、志愿填报、入学等环节,将政策变化提前告知考生,做好提醒和政策解读工作。针对专项计划录取学生,高校要完善入学服务,细化培养方案,加大培养帮扶力度,在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
二、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扩大覆盖范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招生机构、高校和中学要拓宽多维宣传渠道,及时做好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温馨提示、答疑解惑等服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和中学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公众号、信息推送等形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家长会或印发、推送考生报考指南、填报须知等材料,向考生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深入解读专项计划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规则及培养政策,扩大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切实提高学生报考意愿,鼓励符合条件的考生踊跃报考专项计划。要为高校在当地开展招生宣传、现场或网络考核等工作给予必要的条件支持。要积极配合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提高宣传实效,努力提高重点高校在我省优质招生计划的投放数量。有关高校要主动深入实施区域有关中学,宣传解读专项计划报考条件、招生政策、招录程序。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倾斜,对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严格资格审核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及高校要联合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优化资格审核流程,严格遵循报考标准,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互通,确保考生户籍、学籍及实际就读情况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将坚决取消其报考资格。高校专项计划的其他报考条件由招生院校负责审核,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及中学应积极配合。在审查过程中,若考生资格存在不确定性,县(市、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可要求考生补充额外证明材料。对于资格存疑的考生,应进行复核,坚决剔除不合格者,以维护报名资格审查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严防资格造假及违规录取行为。
四、深化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高校以及中学需进一步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多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机制。依据各自的职责与相关要求,优化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与方式,及时对相关招生政策、咨询与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其处理结果等信息予以公开公示。各地要把通过专项计划资格审核考生的有关信息,分别在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网站、考生所在中学网站及其班级进行公示,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监督。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的要求,及时将高校专项计划报名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标准以及录取结果等信息,分别在学校招生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予以公示,不得拒绝录取符合录取规则的进档考生。
五、强化监督问责,严明考风考纪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及时调查处理专项计划招生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对于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和考生,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材料的考生,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3号)有关规定执行。
3.甘肃省2025年国家专项计划考生资格审查表https://www.ganseea.cn/gaokaogaozhao/1367.html
5.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学校名单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72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二、其他高校(23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郑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注:此名单以教育部最终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