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2025年修订版已出台。相比2020年版,新版在维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主线不变的基础上,对“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加强调绿色化学观念与社会责任教育,并优化了部分学生必做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社会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备考资料领取:《2026高考择校选专业攻略》电子资料
相关推荐:各学科课程标准2025年日常修订版与2020年修订版对照解读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学科目2025年修订版与2020版对照解读
课程性质
2020 版强调化学的 “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 “认识物质、改造物质的科学”。2025 版继承核心表述,新增 “化学是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学科”,突出 “化学学科的实践创新价值” 和 “数字化时代的化学探究能力”(如光谱分析、计算机模拟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明确 “化学与生命健康、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的深度关联”。
课程理念
2020 版提出 “以核心素养为宗旨”“重视化学实验” 等理念。2025 版细化为:“学生发展为本” 新增 “聚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协同发展”;“优化课程结构” 新增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转化与应用’‘化学实验与探究’四大主线统领模块内容”;“把握化学本质” 新增 “强化化学理论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化学探究”;“重视过程评价” 新增 “建立‘素养导向、实验为基、应用为重’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2020 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2025 版更具体: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新增 “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变化,关联化学现象与微观结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新增 “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工业生产中的反应条件优化(如合成氨工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新增 “能基于实验证据构建化学模型,解释复杂化学现象(如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新增 “能设计多因素控制的化学实验,利用数字化设备收集分析数据,提出创新性实验方案”;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新增 “能辩证分析化学技术的环境影响,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课程结构
两版均为 “必修 4 学分 + 选择性必修 6 学分 + 选修 6 学分”。2025 版调整:必修新增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模块(1 学分),整合 “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为 “基础化学与实验” 模块;选择性必修新增跨学科模块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与生物、地理跨学科),将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按 “结构 — 性质 — 应用” 逻辑优化模块衔接;选修细化为 “学术拓展类”(如 “高分子化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应用实践类”(如 “食品化学”“药物化学入门”)、“兴趣拓展类”(如 “化学史与化学文化”“化妆品化学”),明确各模块学分(如 “药物化学入门” 2 学分)。
课程内容
2025 版全面细化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必修模块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新增 “新型无机材料(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提示 “结合实物展示、虚拟仿真了解材料结构”;“化学实验基础” 新增 “数字化实验操作”(如利用 pH 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反应速率),学业要求 “能规范操作常见化学仪器,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并处理数据”;选择性必修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 新增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可降解塑料、导电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教学提示 “通过分子模型搭建、计算机模拟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化学反应原理” 新增 “电化学在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中的应用” 案例,学业要求 “能分析电极反应式,计算电解效率”;实验内容新增 “绿色化学实验” 要求(如微型实验、试剂回收利用),强化 “设计性实验”(如 “设计制备少量乙酸乙酯的优化方案”),明确 “每个模块至少完成 4 个必做实验”;跨学科内容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模块要求结合生物学科的微生物降解、地理学科的环境监测,开展 “本地水体污染现状调查与化学治理方案设计”。
学业质量
2020 版为三级水平。2025 版细化为 4 级水平,每级配套案例(如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素养水平 3 要求 “能自主设计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排除干扰,利用数字化工具绘制反应速率曲线并分析结论;能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反应条件的创新思路”);新增 “学业质量与考试衔接”,明确水平 1 为合格考依据,水平 2 为高考基础要求,水平 3 为高考选拔要求,水平 4 为化学类专业或拔尖创新人才参考;新增 “化学实验表现性评价量表”,从 “实验设计、操作安全、数据处理、绿色环保” 四个维度评分。
实施建议
2025 版新增:教学建议提出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危险、有毒实验教学”(如氯气制备、苯的硝化反应),“推行‘理论学习 — 实验探究 — 工业应用’的教学模式”,“跨学科模块联合生物、地理学科开展实地调研与方案设计”;评价建议 “将绿色化学理念落实情况纳入评价”,“利用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与素养发展”,“采用‘纸笔测试 + 实验操作 + 项目报告’的多元评价方式”;教材建议要求 “精选绿色化学、生命健康相关案例”(如可降解塑料研发、新冠疫苗中的化学工艺),“配套数字化实验视频、分子模拟软件”;资源建议提出 “建设‘国家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共享优质实验资源”,“鼓励学校与化工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工业见习(如参观制药厂、环保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