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5年修订版发布。相较于2020版,新版本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反映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核心内容上进行了强化与完善,致力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筑牢思想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备考资料领取:《2026高考择校选专业攻略》电子资料
相关推荐:各学科课程标准2025年日常修订版与2020年修订版对照解读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政治科目2025年修订版与2020版对照解读
课程性质
2020 版强调思想政治的 “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5 版继承核心表述,新增 “思想政治是培育时代新人、增强历史自信与制度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课程”,突出 “数字化时代的政治素养与法治思维”(如网络空间治理、数字经济的法治规范),明确 “课程与国家治理实践、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衔接”。
课程理念
2020 版提出 “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坚持价值引领” 等理念。2025 版细化为:“学生发展为本” 新增 “聚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协同培育”;“优化课程结构” 新增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经济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五大主题群统领模块内容”;“把握学科本质” 新增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真实情境中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重视过程评价” 新增 “建立‘价值引领 + 能力提升 + 实践落地’的三维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2020 版围绕四大核心素养展开。2025 版更具体:政治认同新增 “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科学精神新增 “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象(如数字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实践),作出理性判断”;法治意识新增 “能掌握数字时代的法治知识(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习惯”;公共参与新增 “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如网络问政、公益倡议),践行社会责任”。
课程结构
两版均为 “必修 6 学分 + 选择性必修 6 学分 + 选修 6 学分”。2025 版调整:必修新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2 学分),整合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基础内容为 “经济与政治基础” 模块;选择性必修新增跨学科模块 “科技伦理与社会治理”(与历史、生物跨学科),将 “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按 “个人 — 社会 — 国际” 逻辑优化衔接;选修细化为 “政治理论拓展类”(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治实践类”(如 “模拟法庭”“法治宣传实践”)、“社会参与类”(如 “社区治理调研”“公共政策分析”),明确各模块学分(如 “模拟法庭” 2 学分)。
课程内容
2025 版全面细化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必修模块 “经济与政治基础” 新增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特征与治理”“基层群众自治的数字化实践”(如智慧社区建设),教学提示 “结合本地企业案例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选择性必修模块 “法律与生活” 新增 “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侵权责任” 等内容,教学提示 “通过模拟法庭、案例辩论深化法治理解”;“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新增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案例”(如 “一带一路” 合作、全球气候治理),学业要求 “能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成因与解决路径”;跨学科内容 “科技伦理与社会治理” 模块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的科技发展历程、生物学科的基因技术伦理,开展 “科技伦理辩论赛(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边界)”;实践内容新增 “数字化公共参与实践”(如利用政务平台提出建议、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明确 “每个模块至少完成 1 个社会实践项目”。
学业质量
2020 版为三级水平。2025 版细化为 4 级水平,每级配套案例(如 “公共参与” 素养水平 3 要求 “能自主设计社区治理调研方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能通过合法途径向相关部门反映民意”);新增 “学业质量与考试衔接”,明确水平 1 为合格考依据,水平 2 为高考基础要求,水平 3 为高考选拔要求,水平 4 为人文社科类专业或拔尖人才参考;新增 “社会实践成果评价量表”,从 “主题契合度、调研深度、建议可行性、表达清晰度” 四个维度评分。
实施建议
2025 版新增:教学建议提出 “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情境教学”(如模拟国际会议、网络问政现场),“推行‘案例分析 — 理论阐释 — 实践践行’的教学模式”;评价建议 “将社会实践成果、日常价值表现纳入综合评价”,“采用‘纸笔测试 + 实践报告 + 表现性评价’的多元方式”;教材建议要求 “精选新时代重大实践案例”(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配套数字化案例库、时政解读微课”;资源建议推荐 “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政府网等权威资源”,“鼓励与人大机关、法院、社区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