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分是新高考模式下让选择不同科目的考生高考成绩变得具有可比性的分数转换方式,将考生原始成绩划定区间范围,通过等级转化计算公式算出最后的得分,这个过程就是赋分的过程,最后计算出的成绩才是考生最后的高考成绩。
2025期中考试进行时,特整理《近两年985高校各省市投档线及位次对照表》PDF,你的成绩/排名能上哪些985?两年数据一查便知!
新高考赋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计算的?
一、赋分是什么意思?
赋分既是新高考模式下新的一种分数计算制度,也是将考生原始分转化为最后高考分数的转化方式。
在新高考制度下,考生所选择的考试科目各异,各科目参考人数及题目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仅关注高考总分,对于选择了参考人数较多或题目难度大科目的考生来说,用卷面分计入高考总分是相当吃亏的,而且不同科目的考生原始分也不具备可比性。
所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统一使用赋分制。不过3+1+2地区只是再选科目使用赋分制,首选科目是卷面分直接计入总成绩。
例如,在3+1+2地区,两位考生(甲、乙)的首选科目均为物理,他们的再选科目分别选择了思想政治和化学。在两人均取得80分的情况下,考生甲在选择思想政治的所有考生中排在了前10%,但考生乙在选择化学的所有考生中只排在前20%。
显然在分数相同但排名不同的情况下将两个考生再选科目的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中是不公平的,所以这种时候采用等级赋分就能将选择不同科目考生之间的成绩变得具有可比性。
那同样是选考科目,为什么3+1+2地区物理和历史科目会采用原始分呢?
其实是因为实行3+1+2模式的地区在录取时会将选考物理科目类和历史科目类的考生分列计划、分开录取,所以选考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在采用相同试卷的情况下,成绩是有可比性的,所以就可以不用采取赋分的方式再计算一遍了。
二、新高考赋分是怎么计算的?
新高考赋分计算方式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将考生按照原始分划分等级区间,同时考试院也会划定固定的转化分区间,然后再去代入计算公式(Y2-Y)/(Y-Y1)=(X2-X)/(X-X1),最后X的结果就是最后该科目计入高考的分数。
计算公式中的X、Y分别是转化分和原始分,Y1是原始分区间的下限,Y2则是原始分区间上限;X1则是转换分区间下限,X2是转换分区间上限。
温馨提示:高考对于各位学子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创建“2026高三学习交流群”,这里是专为高三的同学们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学习经验、讨论难题,同时获取最新的升学资讯内容,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吧~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