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强基计划转段第一年,因为2020级、2024届的公开信息不是很完善,所以上年的分析只敢就事论事,结论不是很全面。今年是转段第二年,近日,已有复旦大学、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学等校陆续公示转段拟接收名单。
如,西安交通大学,给予同学较多选择,如数学同学,可转数学,可经济可电子可计算机!中科大,数学、物理同学选择余地较多。情况如下:
(主修专业) | 人数 | (转段专业) | 录取 人数 |
生物科学 | 14 | 生物学 | 20 |
生物技术 | 9 | 生物医学工程 | 2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14 | 核科学与技术 | 8 |
能源动力 | 4 | ||
化学 | 20 | 化学 | 18 |
能源化学 | 1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 ||
数学与二巨数学 | 13 | 数学 | |
信息与计算私学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 ||
网络空间安全 | 1 | ||
应用物理学 | 14 | 物理学 | 20 |
物理学 | 15 | 电子信息 | 3 |
量子科学与技术 | 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
等离子体物理 | 2 | ||
光学工程 | 2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物理 |
1 | ||
天文学 | 1 | ||
机械工程 | 1 |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21 | 力学 | 18 |
合计 | 141 | 合计 |
141 |
总体结论如下:
-
2025强基计划仍然走转段程序,在2025推免(保研)之前单独进行,名额由教育部专项下达,类似于医学生5+3长学制转段。
-
基础医学,学制5年,故上年没有同学转段,今年是基础医学同学第一年转段。
-
已落实接收单位的强基同学,最后要走九推系统进行确认。即,登录研招网-“全国推荐免试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中的“强基计划转段信息确认”模块查询并确认本人转段信息。这些信息将作为强基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录取信息。
-
强基同学,严进严出,动态进出。部分同学因成绩不达标、中途退出,也有部分是自愿退出;个别高校2021年未招满。大部分高校中途进行了二次选拔、补录。
-
不是所有的强基同学都能转段。即:不是所有同学都能落实接收单位(研究生院),也有部分同学最后没有参加转段,选择了就业、或考研、留学。去年统计的转段比例约80%,也有个别高校达到了100%。
-
强基转段不影响2025届保研名额,但可能影响研究生院的接收名额,因为强基专业相关院校可能会优先录取本校强基同学。
-
大部分高校,强基同学选择余地不大,如,数学同学能落实的单位就是数学学院,物理同学只能落实物理学院。小部分高校,给予同学较大选择权力,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同学,可转数学,可经济可电子可计算机!
-
个人观点:强基计划不应和2025届保研名额合并累加计算保研率。
保研率=推免人数÷符合申报条件的在籍人数。
准确的“保研率”,分子、分母都应去掉“强基计划”和“医学院长学制”基数。如合并强基计划、医学院长学制,计算出的虚高的保研率,对下届同学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如,上海、北京某985,网络自媒体计算的保研率超过50%,甚至接近60%,实际一个专业、班级只有1/3的普通类推荐名额。
所以,虚高的保研率,除了招生办老师很喜欢用,对其他人毫无意义,也会误导大一新生,等“轻松”学习两年后,大三知道了真实比例,再努力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