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学科竞赛中摘得省一、省二、省三奖项,究竟对升学之路有何助力?自主选拔在线江苏新高考团队整理相关内容,以便考生参考!
五大学科竞赛获奖对于高中升学有哪些作用?
竞赛获奖!究竟有何用处?学科竞赛说到底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辛苦,需要额外投入很多的精力,那竞赛党究竟有哪些升学优势,按照得奖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01选国家集训队
五大学科竞赛每年有260个国家集训队成员资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各50人,数学60人。
①竞赛保送生,也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进入清北的重要招生途径。
②对于低年级考生来说,还可以通过这些路径,免高考提前上大学!例如:清华数学领军计划、清华数学丘成桐英才班、北大数学英才班、北大物理卓越计划和今年刚刚开始的清华物理攀登计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类自主选拔招生方式的培养模式与普通高考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多了解一下。大家通过查看每年的招生简章,了解招生安排,自行网上报名。
02金牌、银牌、铜牌
①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银牌的考生具有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可以直接进入校测环节。
②北大的数学英才班、清华数学英才班及数学领军计划、中科大的少创班、少年班等面向低年级的自主招生对象也是这类奖项的考生。
03省一、省二、省三
①省一的选手也可以尝试报考清华数学领军计划,以及中科大、西交、东南大学的少年班、西湖大学创新班、复交高水平三一。除此之外,清北金秋营及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也对这部分同学抛出了橄榄枝,都是考生可以尝试的机会。
②对于省二、省三奖项考生来说,获奖后的优势主要在于综合评价、高校专项初审环节,但即使通过初审,高考及校测成绩仍是是否最终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③此外,若能入围强基计划,省二、省三奖项考生在校测环节与没有竞赛基础的考生相比会更具优势,建议这部分考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复习上,综合评估适合自己的特招途径,将优势最大化。
对于低年级而言哪些学生适合参加竞赛?
竞赛的本质是一种拔高学习,学习竞赛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虽然好处也多,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高中生。那么,哪些高中生适合参加竞赛呢?
1、关注特招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想要参加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少年班、丘领班、英才班、港澳招生等特招路径的高三及低年级考生。越好的高校特殊招生比例相对越高,想报考顶尖高校,有竞赛经历以及奖项加持是绝对的加分项。
2、兴趣爱好使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竞赛学习,过程艰难且枯燥,如果孩子自身没有兴趣很难坚持。
3、课内知识学有余力。大多数竞赛生的最终目标是:竞赛和课内成绩都需要取得好成绩。竞赛生学有余力的标准是什么呢?课内综合成绩排在学校前10%+每周有8小时以上空余时间。
4、该科目所需能力突出。包括:记忆力、分析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考试技巧能力。
如何确定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学习竞赛?
确定孩子是否适合学习竞赛是一个多方面考虑的过程,需要综合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学习动力以及家庭的支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做出更合适的判断:
-
观察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孩子对哪些学科或领域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孩子对某个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编程或语言等有浓厚兴趣,并愿意投入额外时间学习和探索,那么这可能是一个适合他参与的竞赛领域。
-
评估孩子的基础和能力:了解孩子在相关学科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竞赛通常需要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已经展现出较强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可能更有潜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预测高考成绩是否达到一本线。如果高考成绩连一本线都达不到,建议把重心放在业内功课上,毕竟走特招对高考成绩也是有要求的。
-
考虑孩子的性格和抗压能力:竞赛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一定的压力。孩子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驱动力、毅力和抗压能力。如果孩子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不屈不挠,那么他可能更适合参与竞赛。
-
了解竞赛的要求和难度:不同的竞赛有不同的要求和难度水平。在决定让孩子参与之前,先了解该竞赛的具体内容、考试形式、评分标准以及历年的获奖情况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孩子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
征询孩子的意见:与孩子进行坦诚沟通,了解他对参与竞赛的看法和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避免强迫他参与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的竞赛活动。
-
考虑家庭的支持环境:家庭的支持是孩子参与竞赛的重要保障。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时间,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家长也需要有足够的理解和耐心,面对孩子在竞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
前期先选2-3科竞赛接触。经过初步接触,孩子能亲身体会到竞赛和普通学习的差别,同时也能反映出孩子的特长,及时淘汰掉孩子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选择一门(优秀的可以选择两门)继续深耕即可。
综上所述,确定孩子是否适合学习竞赛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和学习动力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竞赛的具体要求和家庭的支持环境来做出决策。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鼓励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