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使用错题本的关键是“快记录、勤回顾、再变式”。推荐电子+纸质双轨:平板截图或OCR识别题目后打印粘贴,省下手抄时间;纸质页左侧贴题、右侧留空写“错因—正解—可迁移思路”,每周末 30 分钟回顾并用红笔二次批注;隔两周把错题改编数字或条件做同类变式,确保漏洞真正闭合。
推荐阅读:2025年数学竞赛全年赛事一览
免费资料一:
福利资料:为助力低年级数学竞赛规划,特整理《数学竞赛升学规划指南》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7695157093143561
免费资料二:
福利资料:为帮助低年级考生高效备考,特整理《2012-2024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领取》电子资料
在数学竞赛备考中,如何高效利用错题本?需要手抄题目吗?
一、错题本的“三件套”结构:错因—正解—可迁移思路
很多同学习惯把错题本当成“剪贴簿”,贴完就尘封。真正高效的做法是把每一页纵向分成三栏:左侧贴题目(打印或剪贴),中间用红笔写“错因关键词”(如“忽视k=0”“漏乘2”),右侧用蓝笔写“可迁移思路”(如“极值点必在边界或对称轴”)。这样复习时一眼就能定位漏洞,而不是重新阅读整道题。每周固定 30 分钟快速浏览,用荧光笔标记第二次仍出错的栏位,立即回炉再做一次。
二、手抄还是打印?电子+纸质的“双轨”方案
手抄题目耗时巨大,且容易抄错条件。推荐“电子采集+纸质回看”:
用 iPad 或手机拍题→Notability/OCR 识别→一键打印 3×5 cm 小条;
贴到 A4 活页纸,左侧题目、右侧空白,保持版面统一;
每月底把活页扫描成 PDF,按“几何/代数/组合/数论”四文件夹归档。
这样既能保留手写批注的“肌肉记忆”,又能在地铁上用平板随时刷 PDF,实现碎片时间二次复习。
三、二次加工:让错题“变式复活”
错题只做一遍,下次遇到同类型仍会卡壳。高效做法是“隔周变式”:
• 第 1 周:订正原题;
• 第 3 周:把数字或条件改 20%,自编一道姐妹题自测;
• 第 5 周:把题目降维或升维,例如把三维几何压缩到平面,或把平面推广到 n 维。
每次变式后,在错题本顶端贴彩色索引贴,写“已变式√”。当索引贴颜色排成彩虹,你就真正吃透了这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