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20日,以“自主、协同、探究、实践、创新”为主题的2025新时代劳动与科技工程科普教育周暨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AILD)全国决赛在怀仁圆满举行,来自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近1万名参赛选手现场竞技。
本届大赛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相关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本届大赛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现劳动技能与创新设计才华的广阔舞台。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刘嘉麒院士、向锦武院士、李普主任、周满生副理事长、杨军副书记、邢乃贵秘书长、吕景泉副校长、王国文市长、佟杰副书记、李坚局长、熊刚研究员、郝京华教授共同点亮光柱,标志着大赛正式开幕。
大赛期间,科普氛围浓厚。中国科学院院士、AILD全国组委会主任刘嘉麒研究员带来了玄武岩新材料主题科普讲座,深入剖析了玄武岩新材料的性能、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青少年打开了材料科学的新视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教授围绕无人机发展历程、无人机在未来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科普讲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从经济学角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科普讲座,拓宽了青少年对经济与科技发展关系的认知。
参赛选手代表怀仁一小李明轩同学和裁判员代表杨奕教授分别代表参赛选手和裁判员郑重宣誓,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本届大赛共设10个挑战项目,其中线上2个挑战项目(坚如磐石-数字安全与编程设计、鹏程万里-综合素质),线下8个项目,包括绿水青山-无碳小车、负重致远-创意结构、点石成金-智能农场、揽月登云-月球基建劳动工程、周游列国-丝路AI机器人、君子六艺-智能机器人、居安思危-救援机器人、大展宏图-数字素养。
这些项目紧密结合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考验青少年的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赛鼓励青少年通过实际操作与探索,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现场,小选手们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面对各种挑战沉着应对,在协同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无论是复杂精妙的创意结构搭建,还是逻辑严密的程序编写,亦或是灵活多变的无碳小车,都展现出他们扎实的知识储备与卓越的动手能力,将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完美融合,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与创新思维。
在比赛过程中,“探究”精神贯穿始终。面对赛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选手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思维,而是积极探究新方法、新思路。他们深入钻研,查阅大量资料,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不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探究精神不仅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更是大赛的核心亮点。选手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亲自动手制作、调试作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模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次成功的调试都伴随着欢呼与喜悦,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等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书记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刻揭示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意义。此次大赛正是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全面贯彻劳动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致力于为国家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通过比赛,让更多人认识到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激励着更多青少年投身到劳动实践与科技创新的热潮中来。未来,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让青春在劳动与创新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