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采用“三轮递进”模式:9月初的预赛为3小时笔试,8道计算大题,选拔复赛名额;9月中下旬的复赛含3小时理论卷(160分)与3小时实验操作(40分),按总分排名产生省队;10月底至11月初的决赛再进行3小时综合理论(笔试或机考)与3小时设计性实验,最终评出金、银、铜奖并遴选国集选手,全程强调纸笔推导、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并重。
推荐阅读:2025年物理竞赛全年赛事一览
① 资料下载:
福利资料:为帮助低年级考生高效备考,特整理《从0到1物理竞赛备考攻略手册》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7412083163866409
② 资料下载:
福利资料:《2013-2024年年物理竞赛预赛/复赛试题及答案》PDF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58389182326639682
③ 资料下载:
福利资料:《2013-2024年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PDF
物理竞赛的考试形式有哪些?
一、预赛:3小时笔试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预赛在每年9月第一个周末举行,考试形式为3小时闭卷笔试,共8道大题,满分200分。题目覆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与近代物理,难度略高于高考压轴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模型的理解与数学运算能力。低年级考生需合理分配时间:先快速浏览全卷,按易→难→中顺序作答,每题预留20–25分钟,最后15分钟统一检查单位、有效数字和矢量符号,确保卷面规范、减少无谓失分。
二、复赛:理论+实验
复赛通常安排在9月中下旬,分为上午3小时理论卷(160分)与下午3小时实验操作(40分)。理论卷题型更贴近大学普通物理,计算量大,需熟练使用微积分与矢量分析;实验部分则由各省竞委会独立命题,涵盖电学、光学、力学综合设计,如“改装电表测内阻”“分光计测光波波长”等。考生不仅要完成数据采集,还需现场撰写实验报告、给出不确定度分析。理论与实验成绩相加后,按总分排序确定省队名单,实验往往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
三、决赛:综合理论与高端实验
决赛阶段于10月底至11月初集中在承办高校举行,同样采取“3小时理论+3小时实验”模式,但难度显著提升。理论试题可能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等大学二年级内容,要求考生在复杂情境中构建模型、推导公式;实验考试则强调系统设计与创新,如“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并研究空气折射率”“利用锁相放大器测微弱信号”等。最终成绩按理论与实验总分评出金牌(前50名进入国家集训队)、银牌与铜牌,并直接关联清北保送、强基计划破格等升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