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以下简称“高联”)A卷一试试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并为第41届考生提供备考建议。一起来看!
推荐阅读:2025年数学竞赛全年赛事一览
推荐阅读:2025年第41届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联赛通知、试题及获奖名单汇总
免费资料一:
福利资料:为助力低年级数学竞赛规划,特整理《数学竞赛升学规划指南》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7695157093143561
免费资料二:
福利资料:为帮助低年级考生高效备考,特整理《2012-2024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领取》电子资料
2024年高中数学联赛命题趋势与难度分析,2025参考
试卷类型 | 开始场次 | 试题 | 答案 |
A卷 | 一试 | 试题 | 答案 |
二试 | 试题 | 答案 | |
B卷 | 一试 | 试题 | 答案 |
二试 | 试题 | 答案 |
一、整体命题趋势分析
“守正创新”:试题保持了高联一贯的稳定性和高难度,核心模块(代数、几何、组合等)分布稳定。同时,在题目背景和设问上有所创新,如第6题(周期函数与指数函数复合的零点问题)、第8题(组合计数与数字谜题结合)等,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强调数学本质:试题减少复杂计算,更侧重于对概念理解深度、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例如第9题,形式简洁但需要深刻的三角恒等变换洞察力。
衔接二试与强基计划:一试作为筛选性考试,其压轴题(如第10、11题)的难度和风格与二试的平面几何、代数/数论题以及顶尖高校强基计划的测试题高度接轨,旨在选拔出真正具备数学天赋和潜力的学生。
二、知识模块占比分析(基于2024 A卷一试)
模块 | 题号 | 分值 | 占比 | 说明 |
---|---|---|---|---|
代数 | 1, 2, 6, 9, 11 | 8+8+8+16+20=60 | 52.5% | 绝对主导模块。涵盖对数、数列、函数性质、三角函数、复数。 |
几何 | 4, 7, 10 | 8+8+20=36 | 31.6% | 重要模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椭圆、双曲线)均有涉及。 |
概率与组合 | 5, 8 | 8+8=16 | 14.0% | 占比稳定。概率与等差数列结合,组合计数新颖。 |
集合 | 3 | 8 | 7.0% | 通常融入代数题中考查。 |
总计 | 114分 | 100% |
结论:代数依然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几何是高分的关键分水岭,概率与组合是确保基础分和冲击顶尖分数的必备领域。
温馨提示:自主选拔在线特建立【五大学科竞赛交流群】,有一手中学生数学竞赛资讯、科普知识、老师在线答疑、不定时福利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三、核心素养考察
数学运算素养:不仅要求算得准,更要求选择最优化、最简洁的算法。如第4题求棱锥体积,需要巧妙地求出底面积和高,而非硬算。
逻辑推理素养:几乎所有题目都对此有高要求。特别是第3(集合运算)、7(椭圆几何性质)、10(“好圆”性质分析)、11(复数模的最值)题,需要严谨的推导和论证。
直观想象素养: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第7题(椭圆)、第10题(双曲线与圆)必须画图分析;第4题(立体几何)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8题“幸运数组”需要自己构建计数模型,是典型的创新题。
四、难度与易错点分析
基础题 (稳拿分):第1题(对数计算)、第5题(概率计算)。目标是必须全对。
中档题 (分水岭):第2题(无穷等比数列)、第3题(集合与不等式)、第4题(立体几何)、第6题(函数零点)。这些题决定能否进入二试。易错点:第3题忽略集合端点值的验证;第4题找不到正确的垂直关系;第6题不理解g(x)的零点与f(x)的周期的关系。
高难题 (争夺省一/省队):第7题(椭圆离心率)、第8题(组合计数)、第9题(三角恒等变换)、第10题(解析几何)、第11题(复数最值)。难点:第7题几何关系复杂;第8题容易重复或遗漏计数;第9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看出A+B=π/2);第10题“好圆”的定义需要仔细理解并分类讨论;第11题需要巧妙的代换(如利用z+w=2设元)和不等式放缩技巧。
五、一试时间分配建议(总计120分钟)
填空题 (第1-8题,约50-60分钟):
第1-5题:每题平均5分钟,共25分钟。力求快速准确。
第6-8题:每题平均7-10分钟,共25-30分钟。思考超过10分钟无头绪可考虑暂时跳过。
解答题 (第9-11题,约60-70分钟):
第9题:15分钟。相对简单,应完整解答拿下。
第10题:20-25分钟。难度大,但第一问或部分分类情况可能可得分。
第11题:20-25分钟。极值问题,尽量写出关键步骤和可能的结果。
检查 (5-10分钟):优先检查前5题填空和第9题解答,确保基础分到手。
策略:目标是做完所有会做的题,而不是做对所有题。果断跳过完全无思路的难题,将时间投入到有希望解决的题目上。
六、给第41届考生的备考冲刺建议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回归教材,确保函数、数列、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等核心模块的所有公式、定理、方法了然于胸。不要盲目追求偏题怪题。
专题突破,强化弱点:根据上述模块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训练。例如,代数弱就重点练习函数性质、复数、三角恒等变换;几何弱就多刷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证明与计算题。
研究真题,感悟风格:过去10年的高联一试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要反复做,不仅仅是做对答案,更要分析每道题的考点、思路、易错点和多种解法,从中感悟高联的命题风格和难度变化趋势。
模拟实战,提升应变:备考后期,严格按照12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套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的限时训练。锻炼快速选题、时间分配能力和临场心态。
重视书写,规范表达:解答题过程分至关重要。平时练习就要注意书写工整、逻辑清晰、关键步骤齐全。确保别人能看懂你的推理过程。
关注创新与交叉题型:像今年第8题这类与数论、组合甚至信息技术背景结合的“新定义”题会越来越多。平时可适当接触一些此类题目,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心态调整,目标明确:高联一试是选拔性考试,难度大,做不完很正常。目标是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拿到能体现自己实力的分数,为进入二试或冲击更高奖项打下基础。
最后,祝你备考顺利,在第42届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