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年高中数学联赛A卷一试命题趋势与难度分析,2025参考

2025-08-28 11:53|编辑: 小李老师|阅读: 48

摘要

2025年数学联赛将于9月14日举行,为方便考生冲刺备考,自主选拔在线特整理2024年高中数学联赛命题趋势与难度分析,供2025年考生参考。

以下是对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以下简称“高联”)A卷一试试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并为第41届考生提供备考建议。一起来看!

推荐阅读2025年数学竞赛全年赛事一览

推荐阅读2025年第41届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联赛通知、试题及获奖名单汇总

重点查看2026版高中生数学竞赛备考指南及政策解读

免费资料一

福利资料:为助力低年级数学竞赛规划,特整理《数学竞赛升学规划指南》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7695157093143561

免费资料二:

福利资料:为帮助低年级考生高效备考,特整理《2012-2024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领取》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58389017792482370

2024年高中数学联赛命题趋势与难度分析,2025参考

试卷类型 开始场次 试题 答案
A卷 一试 试题 答案
二试 试题 答案
B卷 一试 试题 答案
二试 试题 答案

一、整体命题趋势分析

  “守正创新”:试题保持了高联一贯的稳定性和高难度,核心模块(代数、几何、组合等)分布稳定。同时,在题目背景和设问上有所创新,如第6题(周期函数与指数函数复合的零点问题)、第8题(组合计数与数字谜题结合)等,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强调数学本质:试题减少复杂计算,更侧重于对概念理解深度、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例如第9题,形式简洁但需要深刻的三角恒等变换洞察力。

  衔接二试与强基计划:一试作为筛选性考试,其压轴题(如第10、11题)的难度和风格与二试的平面几何、代数/数论题以及顶尖高校强基计划的测试题高度接轨,旨在选拔出真正具备数学天赋和潜力的学生。

二、知识模块占比分析(基于2024 A卷一试)

模块 题号 分值 占比 说明
代数 1, 2, 6, 9, 11 8+8+8+16+20=60 52.5% 绝对主导模块。涵盖对数、数列、函数性质、三角函数、复数。
几何 4, 7, 10 8+8+20=36 31.6% 重要模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椭圆、双曲线)均有涉及。
概率与组合 5, 8 8+8=16 14.0% 占比稳定。概率与等差数列结合,组合计数新颖。
集合 3 8 7.0% 通常融入代数题中考查。
总计   114分 100%  

结论:代数依然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几何是高分的关键分水岭,概率与组合是确保基础分和冲击顶尖分数的必备领域。

温馨提示自主选拔在线特建立【五大学科竞赛交流群】,有一手中学生数学竞赛资讯、科普知识、老师在线答疑、不定时福利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三、核心素养考察

  数学运算素养:不仅要求算得准,更要求选择最优化、最简洁的算法。如第4题求棱锥体积,需要巧妙地求出底面积和高,而非硬算。

  逻辑推理素养:几乎所有题目都对此有高要求。特别是第3(集合运算)、7(椭圆几何性质)、10(“好圆”性质分析)、11(复数模的最值)题,需要严谨的推导和论证。

  直观想象素养: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第7题(椭圆)、第10题(双曲线与圆)必须画图分析;第4题(立体几何)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8题“幸运数组”需要自己构建计数模型,是典型的创新题。

四、难度与易错点分析

  基础题 (稳拿分):第1题(对数计算)、第5题(概率计算)。目标是必须全对。

  中档题 (分水岭):第2题(无穷等比数列)、第3题(集合与不等式)、第4题(立体几何)、第6题(函数零点)。这些题决定能否进入二试。易错点:第3题忽略集合端点值的验证;第4题找不到正确的垂直关系;第6题不理解g(x)的零点与f(x)的周期的关系。

  高难题 (争夺省一/省队):第7题(椭圆离心率)、第8题(组合计数)、第9题(三角恒等变换)、第10题(解析几何)、第11题(复数最值)。难点:第7题几何关系复杂;第8题容易重复或遗漏计数;第9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看出A+B=π/2);第10题“好圆”的定义需要仔细理解并分类讨论;第11题需要巧妙的代换(如利用z+w=2设元)和不等式放缩技巧。

五、一试时间分配建议(总计120分钟)

  填空题 (第1-8题,约50-60分钟):

  第1-5题:每题平均5分钟,共25分钟。力求快速准确。

  第6-8题:每题平均7-10分钟,共25-30分钟。思考超过10分钟无头绪可考虑暂时跳过。

  解答题 (第9-11题,约60-70分钟):

  第9题:15分钟。相对简单,应完整解答拿下。

  第10题:20-25分钟。难度大,但第一问或部分分类情况可能可得分。

  第11题:20-25分钟。极值问题,尽量写出关键步骤和可能的结果。

  检查 (5-10分钟):优先检查前5题填空和第9题解答,确保基础分到手。

  策略:目标是做完所有会做的题,而不是做对所有题。果断跳过完全无思路的难题,将时间投入到有希望解决的题目上。

六、给第41届考生的备考冲刺建议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回归教材,确保函数、数列、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等核心模块的所有公式、定理、方法了然于胸。不要盲目追求偏题怪题。

  专题突破,强化弱点:根据上述模块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训练。例如,代数弱就重点练习函数性质、复数、三角恒等变换;几何弱就多刷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证明与计算题。

  研究真题,感悟风格:过去10年的高联一试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要反复做,不仅仅是做对答案,更要分析每道题的考点、思路、易错点和多种解法,从中感悟高联的命题风格和难度变化趋势。

  模拟实战,提升应变:备考后期,严格按照12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套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的限时训练。锻炼快速选题、时间分配能力和临场心态。

  重视书写,规范表达:解答题过程分至关重要。平时练习就要注意书写工整、逻辑清晰、关键步骤齐全。确保别人能看懂你的推理过程。

  关注创新与交叉题型:像今年第8题这类与数论、组合甚至信息技术背景结合的“新定义”题会越来越多。平时可适当接触一些此类题目,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心态调整,目标明确:高联一试是选拔性考试,难度大,做不完很正常。目标是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拿到能体现自己实力的分数,为进入二试或冲击更高奖项打下基础。

  最后,祝你备考顺利,在第42届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5年高中数学联赛高联命题趋势高联难度分析高联知识覆盖面

2025年数学竞赛全年赛事一览2025-07-22

2025年物理竞赛全年赛事一览2025-08-20

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扫盲系列合集)2025-09-03

2026年强基计划报考指南与政策解读合集(扫盲篇)2025-08-27

2025年高校少年班报考指南(扫盲篇)2025-03-10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