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 2026 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针对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生的专业范围表述出现关键调整,引发竞赛圈广泛关注。有考生困惑“是否只能学基础学科”“竞赛赛道是否会回流高考”。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
2026年竞赛生保送新政盘点
一、2026年高校竞赛保送生的两点变动

重点解读:
1、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不得简单以提交材料代替线下考核。
2、进一步明确学科奥林匹克保送生原则上应录取至与学生特长相关的基础学科专业。
通俗来讲:
保送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考核流程;此外,数学竞赛国集生原则上主要保送至数学类专业,物理竞赛国集生对应保送至物理类专业等。出台这一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科竞赛特长生聚焦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减少以功利为目的参与竞赛的倾向。有观点将其解读为“竞赛生只能就读对应学科专业”,比如信息学竞赛生可选择计算机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进而认为信息学竞赛成为“赢家”。但结合近五年政策演变来看,这一调整并非突然收紧。
近五年竞赛保送要求对比
从政策措辞变化可见,调整力度最大的是2023年至2024年,从“鼓励高校重点安排”到“原则上应录取”。竞赛生无需过度焦虑,对于有天赋、热爱竞赛的学生,仍可按原有规划备战。

二、竞赛保送生专业选择情况
从2025年清北两校的实际录取数据来看,五大学科竞赛保送生的专业选择并未完全受限,仍有一定灵活性。清华大学:计算机类成为最热门专业,以72人的录取规模遥遥领先其他专业。

北京大学:理科试验班类 (元培) 最受青睐,录取50人;其次是计算机类图灵班,录取27人。此外,在文件表述上意味着并非绝对限定,仍存在协商空间。例如北大元培班采用不限专业的培养模式,就不受“对应基础学科专业”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