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至今,强基计划招生已经进行了近5年之久,竞赛生因其具有基础学科特长与强基的招生目标高度吻合,而深受高校的青睐。在强基计划发展过程中,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改革考核模式,试图更精准地选拔出学校所需要的优秀的竞赛人才。
近年,复旦、上交、南大三所院校率先对校测模式进行改革,将校测提前至高考出分之前,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更加强调校测的重要性,这一模式后被简称为“复交南”模式。“复交南”的选拔方式,对于具有学科特长的竞赛生来说无疑是利好。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了解“复交南”模式。
“复交南”模式院校名单
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8所985大学采用“复交南”模式,今年,很可能会有更多院校选择加入“复交南”模式,C9中的哈工大和近年热门的北航、北理等高校都是有力的候选者。这8所院校分别是: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福利赠送:
为助力各位家长、考生高校定位院校专业,特为大家整理《全国31省市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电子资料。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预约领取👇
“复交南”模式报考流程
“复交南”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高考出分之前即进行校测,由校测初试的结果决定复试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在高考出分之后根据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计算总分进行排序,最终决定录取名单。
“复交南”模式与传统的强基校测模式的对比如下:
“复交南”模式8校校测详细信息
目前“复交南”模式各院校虽在强基选拔流程上基本一致,但在其校测细节及分数计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如有其他高校继续跟进此种招生模式,校测规则可能会更复杂。届时各位考生家长一定要仔细研读校测规则,让自身优势最大化。
“复交南”模式到底有何优势?
01全员破格,机会增加;
“复交南”模式下考生只要报名成功就能够进入校测,相当于“全员破格”。这一模式下校测的初试环节代替高考分数成为筛选环节,这一入围规则,对于那些高考成绩不占优势的考生来说,就多了一次参与竞争甚至是实现逆袭的机会。
所以,对于那些高考分数在这些院校附近甚至是略低一些的考生来说,不妨大胆尝试报考。
02利好竞赛生,逆风翻盘不是梦
"复交南”模式高校普遍院校层次在985高校中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其中的华东五校校测难度都能达到竞赛的难度,中科大从去年开始强基开始采用全国竞争。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有一定竞赛基础但是课内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或稳定的竞赛生来说,“复交南”模式提供了逆袭的好机会,竞赛生更有可能通过校测发挥优势,进入之后的复试及分数合算环节,极大地增加了录取的可能性。
03实实在在实现降分
如若考生校测成绩较好,但高考成绩较弱。在此种模式下,先进行校测,成绩排名靠前,再加上高考成绩综合计算,其高考成绩一定是相对依据高考成绩入围模式要低一些的,也就实现了实质上的降分录取。
举例假设:
依据高考分数入围校测,入围分为76分(折算后)。考生A高考成绩80分(折算后)成功入围,校测为10分,综合成绩为90分。考生B高考成绩75分(折算后)无法入围。“复交南”模式,A、B考生同时入围。考生B校测成绩为15分,高考成绩为75分(折算后),综合成绩为90分。如被录取,复交南模式下考生B高考成绩是低于考生A的,也就是上文所说实质性的降分录取。
面对“复交南”模式,如何择校?
当然,“复交南”模式利好竞赛生,但对那些没有竞赛经历但高考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地友好,所以考生还是应该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因为强基计划限报1所高校,结合上述情况,考生及家长会面临择校难题。
第一种情况:考生成绩在清北边缘线,选择“复交南”模式高校很可能成功录取,但又心有不甘,而选择清北则可能带来无法入围的风险。
建议此种情况的考生家长,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竞赛经历,但文化课成绩飘忽不定,特别是大考时容易紧张的,可以考虑选择“复交南”模式高校,相对稳妥;如果考生文化课成绩相对稳定,且有清北情结的,建议尝试冲击清北。
第二种情况:考生成绩徘徊在复交南等校边缘线,选择“复交南”模式很可能最终遗憾落入普通志愿,而选择其他层次高校又想冲一冲。
建议此种情况的考生家长,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竞赛经历,文化课成绩相对稳定的,非常建议大家考虑“复交南”模式高校;如果考生没有竞赛经历,则建议考生选择非“复交南”模式的其他高校。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交流联系,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现在进群回复关键词“强基”,即可获得《强基计划报考指南》资料一份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青桐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5)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