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东南大学2024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详解

2024-04-14 15:38|编辑: 郭老师|阅读: 546

摘要

东南大学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经公布,本篇文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介绍东南大学的强基招生专业,供各位考生进行参考~

东南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四个,分别是 哲学、化学、物理学以及数学。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这些专业,一起来看吧~

哲学

  东南大学哲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学术风格和强劲的发展态势。1920年始设哲学系。1978年恢复哲学本科招生。2000-2010年先后建立伦理学博士点、科技哲学博士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2020年获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哲学专业已经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海外一流高校和哲学重镇开展了深度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已有35名强基班学生分别获全额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一学期的选修学分访学交流,2名同学赴英国牛津大学修读暑期学校课程。同时实施“道德发展与人类未来卓越引智计划”,定期邀请国际前沿学者前来讲学交流。

  哲学专业现拥有一支国际化程度高、活跃进取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汇聚丰富资源对拔尖学生进行价值、思想和学术引领。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0人。哲学学科拥有一系列助推人才培养、造就领军人才的高端平台、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其中包括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十个省级研究机构,与耶鲁大学全球正义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社会公正与道德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辑出版《伦理研究》杂志。

  哲学专业采取本研一贯制培养体制,注重夯实基础、坚定志向、长远规划。首届2020级哲学强基班除两位同学出国深造外,全部顺利转段,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伦理学、科技哲学、政治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研究。所有强基学生均配备学术精湛的专业导师,全部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所有强基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论坛。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交流联系,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青桐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5​)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

数学

  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始于1921年,由中国现代数学先驱、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开创。历经百载沉淀,沿承严谨求实的优秀传统,今天的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已经形成教学科研并重、多学科全面发展、师资力量雄厚的办学格局。

  东南大学数学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7%(全国第14位)ESI排名全球第61位(全国第7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秀。同时,支撑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ESI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贡献度全校均排2)。系统科学学科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6位,2023年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四期项目应用转型类学科拟立项建设学科名单中,东南大学系统科学成为首批20个全省着力打造的应用转型类学科之一:“东南大学-华为校企共建应用转型类学科”。同时,系统科学牵头成立“华为-东南大学”网络群体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AI数学理论赋能通信的高地。数学-系统科学学科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大特色的前沿探索(基础研究)-战略导向(应用基础)齐头并进的合作发展模式,引领学术界和行业界发展,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治理。

  学院还牵头建设了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东南大学)中心以及江苏省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网络群体智能重点实验室、无障碍联合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数学应用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数理基础研究中心(信息、数学、物理共建)等多个科研平台。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也在我校设立了丘成桐中心。学科带头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曹进德教授先后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IEEE Fellow等。学院拥有数学和系统科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与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系统科学和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统计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东南大学参与承办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我院数学强基班命名为“东南大学熊庆来班”。

  东南大学数学类强基计划涵盖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东南大学数学类强基计划将聚焦数学、系统科学、智能科技、高端芯片与软件、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联合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等强势学科,基础应用并重,构建以理为基、以理启工、理工交叉融合、本研一体的培养体系,以本科生导师制做保障,以研学实践做支撑,以国际化做助推,本硕博贯通培养,致力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一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自招生以来,数学类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愈渐完善。2023年,首批数学类强基计划学生已经成功完成转段。

  优化课程设置、强调厚积薄发。 强调数学理论功底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强调厚积薄发的长线培养,强调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注重导师引领、凸显个性化培养。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低年级侧重学业指导,高年级侧重学术引领。搭建“午餐交流会”“名师有约”等平台,促进导师以及校内外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

  搭建熊庆来大讲堂等交流平台,邀请院士名家、业界专家为学生授课。启迪学生心灵智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涵育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塑造强基领军人才。

  多样化实践、促进知行合一。以赛促学,以研促思,以领促创,打造多维度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研究生导师科研小组向优秀本科生开放,并提供SRTP研学指导。

  多校联合、推进国际化培养。设立强基计划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到加州伯克利、剑桥等世界一流名校进行交流学习。2021年获批CSC本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资料领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全国31省市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PDF资料,入围分数线是考生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重点提醒:可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

物理学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于1904年设立的格致科,1988年恢复招收物理类本科生。在学院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吴健雄、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等一批著名学者。东南大学物理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2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0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在课程建设方面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3门课程入选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其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教材建设方面物理学院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教材30余部,多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物理学院教师主编的《物理学》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物理学院马文蔚教授荣获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项目入选者、“四青”人才为代表的年轻科研队伍。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凝聚态理论与计算、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磁性与超导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2022年,在我国量子物理优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激烈竞争,成功争取到建设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物理学科论文被引用数和高档次论文数持续增加,近两年,物理学院教师连续在《Nature》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ESI排名稳步上升,多年来国际排名稳居前1%

  东南大学物理类强基计划涵盖两个专业: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物理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东南大学物理强基班依托物理学院的高端师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优势学科,结合东南大学的强势工科,聚焦“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以物理学为基础,注重与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交叉促进物理学与量子信息、量子通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向的融合创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基础物理、应用物理及物理交叉学科方向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2023年9月,已完成物理类首届强基班的转段工作。经过考核,20位同学全部获得转段资格,最终两人由于出国原因放弃,其余18人成功转段(其中直博生4人。)。15人转段至物理学院,录取专业为物理学,1人转段至集成电路学院,录取专业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2人至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化学

  东南大学化学专业强基计划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进行培养。东南大学化学专业始建于1920年,2006年获批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专业于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于2023年入选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建设江苏省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目前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4个方向,依托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和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强力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经验与人才培养能力;化学专业近年来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ESI排名进入前1‰行列

  化学学科师资雄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多学科交叉、学术思想端正、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了多个长江、杰青领衔的创新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青长2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优青2人、青年拔尖1人、青年千人2人,在国内化学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材料、智能科技、高端芯片、先进制造等核心领域的化学问题,发掘与招收具有化学特长,并具有创新潜质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在培养过程中,整合全校、全院优质教育资源,创新重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单独编班组织教学,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与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的工科优势,与东南大学的强势学科,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土木、材料等进行深度交叉,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新型产业需求,能够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2023年9月,强基学生首次转段已经完成,9名2020级化学专业强基计划学生,经过三年的课堂学习、课外研学等环节培养,具备了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能力,具备学科交叉的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在经过综合考核后分别成功被化学专业(学术学位070300)、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术学位081700)、材料物理与化学(学术学位080501)等三个研究生专业录取,并将在本科第四学年接受本研衔接培养。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东南大学强基专业2024强基专业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历史学专业怎么样?2024-04-14

天津大学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怎么样2024-04-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2级强基转段工作方案2025-07-17

2025年清华北大青海省本科生扩招计划数2025-07-17

华东师范大学2022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衔接转段工作管理办法2025-07-17

没有更多了

  • 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招生院校

  • 强基计划哲学专业解读

  • 强基计划专业实力分布

  • 数学专业强基计划

  •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衔接方向

  • 强基计划物理专业就业前景

  • 首届强基硕博专业

  • 北大强基专业培养方案

  • 强基专业选科要求

  • 强基备考

    强基备考

  • 综评备考

    综评备考

  • 选科指导

    选科指导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热门资料

    热门资料

  • 竞赛经验

    竞赛经验

  • 热门讲座

    热门讲座

  • 升学规划

    升学规划

  • 查分数线

    查分数线

扫码关注,回复关键词“2026”,领取升学福利

自主选拔在线

zizzsw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