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21 15:13|编辑: 小李老师|阅读: 199

摘要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实施方案已出,自主选拔在线特汇总整理相关内容,推荐点阅。

自主选拔在线综合整理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实施方案,欢迎相关考生收藏、点阅。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 2021 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转段工作顺利进行, 依据《教 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济 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结合同济大学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特色,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分工

  本学院强基计划本研转段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 任组长, 各系(学科) 负责人作为成员。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由学院研工办组织实施强基计划本研转段的具体工作。

  二、 学科专业简介

  目前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 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微电 子科学与工程 1 个交叉学科硕士点; 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 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及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2020 年起在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和工 程博士。2025 年学院各学科统筹拟定招收强基计划本研转段直博生34 名,具体学术型博士和学位型博士专业及相关研究方向见下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 139 名、硕士生导师 221 名。 在“外引进、内培养”的思想指导下, 学院人才工作取得了 长足的进展。教学和科研团队人才结构基本合理, 形成一批高端人才 队伍。 学院拥有专技类教师 252 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 3 人、国家级高 层次人才 21 人、上海市领军(海外)人才 16 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3 人、其他省部级人才 39 人,高端外籍专家 15 人(含外籍院士 3 人)。近 5 年, 学院主持多项重大的科技部项目, 主持多项重大的科技部项目, 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9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科技

  创新 2030 重大项目 3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1 项、杰青项目 1 项、优青项目 2 项、重点类项目 13 项、重大项目 课题 1 项。 2023 年立项金额 2.71 亿元:其中,纵向项目立项金额 1.86 元;四技项目立项金额 8513 万元。2023 年全年到款金额 2.05 亿元:其中,纵向项目到款 1.4 亿元,四技项目到款 5799 万元。 学 院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1 项, 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2 项,上海市科学 技术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 项,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1 项, IEEE 杰出贡献奖 1 项,国内协会学会特等奖 1 项、 一等奖 3 项、二 等奖 4 项、创新团队奖等其他奖 3 项。 学院拥有国家级平台 1 个、教 育部平台 3 个、上海市平台 7 个。近 5 年,新增“ 自主智能无人系 统 ”全国重点实验室、“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新增上海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视觉感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 区块链应用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网络金融安全协同创新 中心、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全 院教师共发表论文 586 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 128 篇;授权专利210 项;撰写专著与教材 13 部。

  学院培养结构合理、国际化办学特色突出。学院与都灵理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等意大利高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续签了 AlmaTong(硕士控制专业) 等双学位项目协议,拓展了博洛尼亚大学 信通领域硕士双学位项目(TeleTong)、慕尼黑工业大学电信领域硕 士双学位项目、马德里理工大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巴黎高科-国立巴黎高等电信学校中法双文凭项目等。学科和导师介绍参见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站, 网址:http://see.tongji.edu.cn/—— 师资队伍——教职员工。

  三、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 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的基本素质;

  2、对从事创新型学术研究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3、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学生(现为本科三年级在校生),专业限制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工程力学;

  4、本科期间学业成绩平均绩点不低于 3.5;

  5、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与潜质;

  6、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四、 申请材料

  1、《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强基转段志愿申请书》(见附件1);

  2、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学院盖章)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

  3、外语水平证明(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托福成绩或GRE/GMAT 成绩等)(如果有);

  4、其他材料(如:能体现个人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 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

  五、 申请流程

  有意申请者请于 5 月 24 日中午 12:00 前通过同济大学研究生招

  生管理平台系统(https://yzbm.tongji.edu.cn/)报名,并上传相关材料。

  注:请按上述“ 申请材料 ”所列顺序扫描并生成一个 pdf 版文档, 压缩成 zip 格式上传,命名规则为“姓名+本科学校+报考专业+手机号.pdf”

  六、 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研转段考核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外语能力和学术志趣等。对于 转段至交叉学科学生的考核评分标准:专业基础按 100 分计(参考学 生总平均绩点折算),外语能力按 50 分计,专业综合面试按 150 分计,总计 300 分。注意考核结束后 3 个工作日内在学院官网公布拟录取名单。

  七、其他

  1、强基计划学生在报名申请本研转段时应慎重考虑,诚实守约。 学生在确定获得本研转段拟录取资格后,学校将不再为其提供包括办 理中英文成绩单在内的出国留学申请相关文书证明以及本科毕业就业推荐等相关服务,也不予受理其延长学习年限的申请;

  2、获得强基计划本研转段拟录取资格的学生, 如 2025 年未能如期毕业, 其拟录取资格将被视作自动失效;

  3、被拟录取为直接攻博生的强基计划学生, 原则上应在 2025 年3 月前满足学校对申请直接攻博者的语言成绩要求;

  4、获得强基计划本研转段拟录取资格的学生,如出现以下情况, 一经查实, 报强基计划本研转段领导小组批准, 学校将取消其拟录取资格:

  (1)提交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伪造证书或证明材料的;

  (2)本科毕业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或受到校纪校规处分的。

  5、通过强基计划本研转段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在读期间 除遵循同济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以外,原则上不 得申请转为硕士。如在博士阶段第四学年仍有学业困难或其他特殊情 况的, 需由导师提出转硕申请, 经学科专业委员会讨论同意后, 按相关管理办法要求报上级审批;

  6、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咨询与申诉

  为增强复试录取工作透明度,我院特为强基计划本研转段学生设 立 咨 询 电 话 : 021-69589503 ( 任 老 师 ), 咨 询 邮 箱 :dxygb@tongji.edu.cn。如对我院强基计划本研转段的录取结果或过程有异议,可先通过上述咨询电话或邮箱进行申述。如对申述结果不认可, 可向我院纪委投诉,投诉邮箱:dxjw@tongji.edu.cn。

  电子于信息工程学院

  2024 年 5 月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1级强基计划转段同济大学2021级强基计划转段

强基生各专业硕博衔接专业方向汇总2024-05-02

重点高校2021级强基计划转段数据汇总(持续更新)2025-03-1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