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基计划,很多考生和家长了解的还不多。尤其是为什么要报强基?哪些人能报?选拔流程是什么?人才培养有什么亮点等等问题。在之前的内容中,强基在线一直针对“强基计划”招生进行政策解读,希望帮助各位高中生和家长了解强基,争取到更大的名校录取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报考强基招生到底有什么用?有哪些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弊端。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汇总(扫盲系列合集)
强基报考5大优势
强基与统招两手准备,多一次名校录取机会
相信关注孩子未来升学的家长,已经不再将眼光局限在高考统招上,高考不是“独木桥”,需要意识到多元规划的重要性。
不仅是高考统招分为提前批和普通批,在整个高中升学路径上,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清北少年班项目、中科大少年班、高校专项、保送生等等招生方式,选拔具有不同特长的考生。
而这些招生方式大多数都与高考统招不冲突,可以兼报。如果其他孩子只有1次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如果了解政策、做好规划,你的孩子机会可能是2次、3次、4次...
说到强基计划,从报考到录取,都在高考统招志愿录取前进行,如果尝试报考强基计划没有被录取,高考统招志愿就是备选,两者完全不冲突。
招生院校层次高,可以作为“冲高”的尝试
在高考志愿选择时,有一点特别注意的就是“拉开梯度”,大家会将前几个志愿选择冲高的院校。
现在,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就可以将强基计划作为“冲高试一试”的选择,毕竟强基招生院校的层次都是985重点大学。
如果统招分数上岸985大学有难度,可以试试报考强基,根据强基历年招生来看,降分优势很明显。
新一年的强基计划备考已经开始!有很多初中、高中家长,甚至是小学家长,来咨询现阶段如何准备强基计划?想冲刺清北强基,又将重点关注什么?应广大考生、家长之需,自主选拔在线特编辑《新高一高二高三强基计划培养规划指南》,给予不同起点考生强基计划培养规划建议,免费领取!
强基分数优势,实质上的降分录取
上面提到的“冲高”是因为强基不仅是统招以外的一次录取机会,而且有降分优势,很多考生和家长对这个降分存在疑惑,这里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强基计划招录过程中,入围模式包含两种:清北普通模式和“复交南”模式。清北模式的院校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后选拔入围。“复交南”模式的院校是报名审核通过即可入围校测初试。
通过对比历年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和统招线可以看到,入围分数线基本低于统招线,且分差明显,集中在10-25分左右。这意味着,通过高考统招你的分数没有机会上岸,如果报考强基计划就有机会入围校测,在校测中好好表现,就有被录取的可能。
而“复交南”模式院校不以高考分数选拔来确定入围名单,更有降分录取机会更大。
“复交南”模式举例假设:
依据高考分数入围校测,入围分为76分(折算后)。
考生A高考成绩80分(折算后)成功入围,校测为10分,综合成绩为90分。
考生B高考成绩75分(折算后)无法入围。
“复交南”模式,A、B考生同时入围。
考生B校测成绩为15分,高考成绩为75分(折算后),综合成绩为90分。
如被录取,复交南模式下考生B高考成绩是低于考生A的,也就是上文所说实质性的降分录取。
不断优化招生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好
国家、社会、高校层面都非常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梳理这几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发现,在传统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一些对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被纳入“强基计划”招生,为基础科学研究储备人才。
2024年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增海洋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今年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这是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两个专业首次纳入“强基计划”招生。
此外,浙江大学新增生物育种科学,兰州大学新增生态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都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硕博连续培养,有深造计划的考生不容错过
“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试点,也是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基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本研衔接的长周期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基计划”的鲜明特征。
很多有读研读博深造计划的考生,会考虑报考强基计划,虽然强基转段有考核要求,但是以收集到的高校2024和2025届强基转段情况来看,转段率是比较高的,基本在80%以上。
这种模式可以免去考研的竞争,且高校给强基人才培养配备一流师资,配备导师指导科创实践,助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交流联系,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合评价交流群",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青桐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5)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