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物化省赛9月即展开,对于竞赛生来说,竞赛和课内学习如何取舍?北大强基评级最看重哪些指标?又该如何备考北大强基?考场上又该以何种心态,何种策略应对?今天的主人公,是来自江西的鲍同学,他曾获数学联赛省一,却在之后不再参加竞赛;他曾在北大营中获“优秀营员”,并获强基A+评级,最终成功上岸北大强基。下面就和强基在线一起来看,鲍同学有哪些经验分享给我们吧。
档案
姓名:鲍同学
就读高中: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
高考成绩:673分
录取大学及专业: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关于竞赛:获省一后选择退赛
我在高一时进入了学校的竞赛班并且一直投入在数学竞赛学习中,在高二时获得省一等奖,因为竞赛,我打下了相对扎实的数学基础。高二参加完联赛后,我出于对个人水平的认知选择了退赛,进入学校重点班学习。在回归文化课学习后,我迅速捡起没有学过的知识,在高二下学期月考中连续考出三次年级第二的成绩,高三时被选拔进了高三重点培养的尖子班。
符合哪些条件可获北大营“优秀营员”、强基A+认定
很幸运,我参与了北京大学组织的夏令营与冬令营,均获得“优秀营员”,并且在两次营内考试中均得到95分的数学高分。后来,由于平时成绩优异,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A+评定。
基于竞赛经历和我对数学专业的了解,同样也基于夏令营、冬令营后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证明,我最后决定报名参加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并且填报数学类Ⅰ专业(最终录取至地球化学专业)。在现在的招生趋势下,统招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讲是越来越艰难的一条路,在拥有评级的情况下参加强基计划是一条相对好走的路,并且风险性较低,毕竟强基是可以在最后选择放弃的,尤其对于清华北大的强基来说。
北大强基的评选比较看重本校的冬令营、夏令营和一模二模考试,并依此给予考生评级,对我个人而言,数竞打下的数学基础和北大的评级是强基过程中最大的助力。
“毕竟大家都不会做”,强基笔试中心态很关键
北京大学强基校测笔测考语文、数学两科,难度非常大,语文题型非常灵活,试题数量上,语文25题,数学20题,均为单选,各考一小时,中间无间歇。先语文后数学,考场上最重要的是稳定心态,不要因为题目难而恐惧,毕竟大家都不会做,只有“抢分”一条路走,另外一定要时刻注意考试时间,虽然看着题量不多,但因为考题难度很大,所以答题时间并不宽裕。
备考的20天里,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分专题地讲解了一些经典例题,都是非常经典的好题目,当老师从头到尾从知识点、解题技巧上分析这些题目时,往往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课后再做一遍这些题目时,明显感到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感悟提升了。强基的题目难度高于高中课内知识,在知识点和技巧上有着很大的跳跃和拔高,老师的讲解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上,老师同样分专题对试题进行了分类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见识到了丰富的题型和知识。对于高三考生来讲,强基语文的考点可谓广博,大抵缺乏很多必要的常识所致,但我在华清园的强基语文课上的的确确恶补了这些知识点,在校考中对比其他考生占得优势。另外就是语文老师带我们阅读了一些诗文、中外散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语文的素养,而非仅仅解题能力。
除了常规名师授课外,华清园还安排了课堂测试,时间为一小时,题型与难度较校测略难,即练即讲,对于手感的保持和提高都有所裨益。让考生提前熟悉考试的时间、紧张度、难度,在考场上不至于太过慌张,这点至关重要。
强基面试备考,从紧张到兴奋
对于面试而言,一方面要有一个大方的姿态、清晰的谈吐,这是任何面试中都应具备的,另一方面就是答问思路。北大学风“兼容并包”,面试官的问题自然无定法,但北大的问题大抵是考验学生的思维开阔性,经常会出现一些与辩论题非常类似的题目,答问时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就是多想一些角度,从“正、反、合”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回答。另外,答问时应注意先解释名词,再从名词中展开拓展。事实上,这些面试题与高考议论文如出一辙,非常便捷的思考方式就是沿着已经磨炼过百遍的议论文套路。
再谈华清园的面试课,面试课不是单方授课,而是现场模拟式的,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由学生连麦回答,很有面试的感觉,我在面试课上试着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时还比较紧张,有些结巴,回答第二个时已经好转许多,最后真实面试时非但不紧张,反而还比较兴奋,语言流畅、对答如流。
语文在于知识面,数学切记保持手感
特招是需要长期准备的事,平时学习中,数学方面可以适当地钻一些难题,进行一些难题限时训练,语文最重要的是扩大知识面,不要因为不在高考范围而弃若敝屣。理科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史哲著作来放松,最好也要读读繁体字书来熟悉繁体字,尤其建议读读《诗经》,感觉考查频率蛮高的。
另外就是高考完后千万不要松懈,该放松也得放松,听课也要听,快进回放是节约时间的一条路,数学题也要写一些保持手感,在校测前写两套真题熟悉一下,剩下的就凭自己的水平了。
我在北京大学等你
最后,在华清园学习之后,我成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这将是令我毕生难忘的四年。同样的,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这里获得提升、得到成长,同样得偿所愿,前程似锦。
我在北京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