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强基计划招生已经实施四年,2024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超93万!从清北院校公布的录取人数来看,每年都约有1/4的考生来自强基计划。「强基」已经成为高考生重要的升学路径之一,很多家长只知道强基可以低分进入名校。那么,强基计划对比高考统招,有哪些优势?值不值得报考呢?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开始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目前在全国39所高校试点,均为985重点高校。招生专业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聚焦与基础学科关联度高的专业以及新兴交叉学科,服务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强基与统考
强基计划属于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与高考统招不冲突,不影响统招志愿填报。如果考生没被强基录取,统招志愿正常投档。
强基计划VS高考统招
这个时候,考生和家长可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是否报考强基计划。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权衡利弊,我们整理了一些对比介绍,帮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
一、招生对象
📍高考统招:完成当年高考报名的考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想要参与本科批次录取需要高考成绩达到本科批次线;
📍强基计划:招生对象主要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具体来说,综合成绩优异的考生、单科(数学或物理)成绩突出的考生、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考生(部分强基院校会指定学科,具体以招简为准)。
二、招生院校和专业
📍高考统招:全国550多所高校进行高考招生。招生专业不限,非常全面。
📍强基计划:39所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均为985重点高校,招生专业是基础学科。
三、招生批次
📍高考统招:本科招生批次按照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次、普通批依次录取。院校和专业类型不同,招生方式不同,招生录取批次也不相同;
📍强基计划:在本科提前批前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
四、培养模式
📍高考统招:按照普通本科生培养
📍强基计划: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的优势
通过以上对比大家可以了解到强基和统招各自的特色,以下是强基报考的优势介绍,如果你看中这些,那一定要关注强基计划。
1院校层次高,有机会低分逆袭名校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强基计划招生院校都是重点大学。入围分为两种,一种是报名审核通过即可入围,另外一种是根据高考成绩入围。
通过分析近年来强基招生情况,入围线普遍比高考统招分数线低10-30分左右,部分省份招生院校能低40-50分。
这意味着,较低分数的学生,通过高考统招没有机会被清华录取,但是报考强基计划,就能入围校测,有机会被清华录取。这种机会使得部分考生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绩进入心仪的高校。
2多一次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强基计划的选拔过程独立于高考统招,即使未被强基计划录取,仍可继续参与高考统招。这相当于给考生提供了两次进入顶尖高校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升学名校的概率。
3本硕博衔接培养,免去考研竞争
强基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关注。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此外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不仅可以免去考研的竞争,这种长周期的培养模式也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并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4一流师资和科研资源
强基计划享受一流的科研设施和指导。这些资源对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此外部分高校还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公派留学、参加国际会议等
建议考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专业设置和就业前景,特别是强基计划的选拔标准和报考流程,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考生报考建议:
✅选择强基的考生:
①报考强基一定要早做打算
报考强基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建议高一、高二就开始,早做打算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满足目标学校的各项要求,还能让你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最终实现升学目标。
②注重竞赛成绩和综合素质
强基计划不仅看重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别是竞赛类的活动,竞赛奖项在强基计划的报考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可能获得直接入围的资格。
③根据兴趣“量身定制”目标学校
由于强基计划大部分都是针对基础学科专业进行招生,而且大部分为高精尖的专业,高考生可以结合培养方案和自身兴趣,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专业。
④避免陷入“低分”误区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低分“进名校,强基校测分数低并不意味着难度低,一般来说强基校测的难度相当于竞赛难度。考生和家长不要过于轻视!进行一些竞赛专业训练很有必要!
✅选择统招的考生:
①对于选择统招而不选择强基的考生来说,高考成绩就是至关重要的唯一指标,如果对学科知识学习比较吃力,建议这类同学以课业知识为主,夯实基础,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分数。
②对于学习成绩拔尖,或者单科成绩比较突出的高一、高二考生,可以选择强基计划,给自己上岸名校加上“双重保险”。
③对于学习成绩在上游,学科成绩比较均衡的考生。建议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考虑强基计划中的弱势专业和竞争较小的985学校,给自己上岸名校多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