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熟的高考志愿,应是一份相对靠谱的学业、职业规划。
不是一句简单的“专业优先”就能搞定,应充分考虑:家庭情况、父母背景、孩子性格、学科情况、大学培养模式、未来职业选择方向等因素。
个人总结为“三业”:
-
专业规划是根本, -
学业发展是目标, -
就业优先是结果。
离高考不到100天,关于志愿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
最近和朋友闲聊,谈起了专业选择,"计算机、电子这么卷,能不能抄底物理、经济、土木、生化环材?"
这个问题有点难,自主选拔在线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
一、兴趣,或对学科掌控能力
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是很难学的两个学科,想学好需要天赋。
-
如编程,需要一定的高数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
如电子,除了需要数学、物理基础知识,看电路图会不会头晕?
没有天赋也行,需要兴趣、热情,或者目标导向+努力(钻研精神)。这是选择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的前提。
如果对这两门学科没有掌控能力,学不进去的话,越努力越痛苦,还不如不学。这个情况下,建议选择其他专业。
二、就业优先
除了兴趣、学科掌控能力外,还应考虑社会需求。
原则是优先考虑需求多、薪酬高的专业,这些专业就业流动性大,选择回旋余地大。
物理、经济、土木、生化环材,不能一概而论。
🚩如,物理学,
-
物理投档分没有电子、计算机、数学等专业高,如果能学好,可以选择物理,因为和热门专业比,回报率相当高! -
但物理学也是最难的学科之一。更加需要学习天赋,想学好还需要高数知识,物理学不是想抄底就能抄底的。
物理方向大致分为理论、应用。各校情况不一样,如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偏理论是物理学院;偏应用则是信科学院。所以北大计算机、电子、智能、集成电路学院2025拟录取推免生里,有较多的强基计划同学。
从这个角度看,部分物理学同学的就业质量与计电类同学是一样的。
🚩再如,经济学,
近年不热门,因为高薪酬的投行、基金难进,实习都难~
只有银行还在大批量招人,90年代那批员工陆续退休,薪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优点是招录人数多、就业流动性强。
此外,经济学也是省考、国考大户,这也是一个托底。
个人认为,经济学被过分低估了。尤其是对女生,如果不讨厌,填报志愿时可将经济学作为保底专业。
🚩土木,生化环材,
有的已经脱坑。芯片、半导体国产替代,光伏、电池等产业链需要大批量的高层次化学、材料毕业生。部分同学的就业质量甚至超过计电同学。
有的还没脱坑,或者正在入坑。如果对这些专业没有强烈兴趣,不建议考虑。当然,头部高校的毕业生不用愁就业。
——总结:
-
卷,是因为大家都看好,稀缺资源都想要。 -
不卷的专业,可以抄底,说不定性价比更高,但前提是感兴趣、能掌控。 -
有些专业如果不感兴趣,不建议抄底。
不卷,或被市场冷遇的,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一定要提前想清楚。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要老想着抄底,因为这世上很少有“漏”可捡~
-
大部分时候,普通人看到的“漏”,其实都是“坑”; -
当然不绝对,市场有时候也会失效,存在黄金坑。
总之,
喜欢的、擅长的,就是好的~
如果不喜欢,那就选市场需求多、流动性足的。
大学不止计算机、电子,也不止物化、材料、经济学,只要做好规划,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