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草业科学作为其招生专业之一,备受关注。那么,这个专业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后续的培养方向以及转段情况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兰州大学强基计划草业科学相关内容介绍,快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阅读>>>2025强基/综评备考经验分享汇总
猜你喜欢>>>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专业介绍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前身为1981年任继周院士创办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2001年5月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牌子,2002年4月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是全国36所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中率先进入“211”和“985”工程学科建设的学院,拥有全国草业科学领域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草业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草业科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023年入选草业科学(草类植物生物育种)“强基计划”,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甘肃省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草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兰州大学草学分获全国第一和A+;2011年依托草学学科点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2014年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202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学院在草类植物生物育种领域具有深厚的积淀,先后主持了全国草业领域仅有的2个牧草育种973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与选育的基础研究”和“重要牧草、乡土草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收集寒旱区牧草种质资源7000余份,明确了10余种重要乡土草的抗逆机理,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草木樨、无芒隐子草、象草基因组;育成草类植物新品种(系)15个,创制转基因紫花苜蓿新材料7个,占农业农村部全国批准的田间中试紫花苜蓿转基因新材料的63%;首次创制了内生真菌-大麦共生体新种质,开创了我国牧草育种新领域;选育的箭筈豌豆新品种“兰箭1号”“兰箭2号”“兰箭3号”在青、藏、新、甘、川、滇等省区示范推广25万亩,经济效益显著,解决了高寒牧区豆科牧草缺乏的问题;超旱生“腾格里无芒隐子”草新品种广泛应用于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草原生态治理和矿山修复。
本专业旨在培养数理化基础过硬、生物学功底扎实、国际化视野开阔的草种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后备拔尖人才。通过“个性化、强基础、重创新”全方位育人模式,本专业针对我国草类植物品种短缺,草种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围绕草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推广应用”任务链,以服务现代种业强国战略,着力解决优异草品种创制的关键科学与“卡脖子”技术问题,全面推进草类植物育种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主要开设课程
1.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外语类、军事理论、五育、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
2.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包括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科学精神、艺术审美等模块,以及跨学科课程、专业类在地国际化课程。
3.学科专业课:
基础课: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线性代数、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土壤学、植物分类学、生物信息学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强基、综评、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另外,特整理《2025强基计划报考指南》PDF资料,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60405405801390180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添加妮妮老师企微微信(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核心课:草类植物遗传育种学(双语)、草类植物种子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草地保护学(全英文)、植物生理学(双语)、细胞生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进阶课(满足本研贯通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需求):草业科学专业英语、数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植物基因组学、表型组学、草类植物育种研究进展、科技论文写作
交叉课:植物微生物互作、草坪科学与技术、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基础、草地农业生态学、草原生态化学、草原生态化学综合大实验、草业信息学、草业信息学实验
应用课:分子设计育种专题、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种子市场营销与质量管理、乡土草种驯化选育专题、草地培育学、草地培育学实验
培养模式
普通类草业科学专业相比,强基计划更注重科研能力培养:
分阶段培养目标(理论基础目标-科研能力目标-素养目标)
1.专业基础知识培养阶段(第1—3学期):实行小班授课,强化第一课堂在强基计划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夯实专业基础。选聘优秀教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学科案例和思政元素等深度融合,按照金课标准,打造“两性一度”高阶课堂。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2.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第3—8学期):组织系列学术前沿讲座,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每位强基计划学生配备导师或者导师小组,建立“以研代学”制度,将科研训练贯穿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充分发挥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优秀师资和科研条件,针对每位学生设计将草类植物生物育种核心知识串联的长周期科研项目,并通过学期科研总结、创新项目的实施、科技论文的发表等方式进行考核,加强学生的学术规范培养和科研训练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科研潜力。
3.国际化培养阶段(第5—8学期):通过建设一批全英文和双语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聘请国内外学术大师进行短期授课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强学期制项目交流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暑期学校,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如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美国蒙大拿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开展“2+2”等模式联合培养,培养国际化人才。
学术训练与项目实践支持
科研平台:拥有我国草业科学领域目前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草地农业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111”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设有中国工程院和兰州大学共建的“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国家林业草原局西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西峰)、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甘肃省草种质资源圃(临泽)、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站(西峰什社)、甘肃省寒区旱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库等科技平台、15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项目支持:学生可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䇹政基金等项目和“草类植物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学生科研能力提升专项”,每年为每位本科生提供不少于5000元的专项支持,用于助力科研探索与实践创新。该经费覆盖实验耗材、学术调研、竞赛培训、成果孵化等全环节,支持学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野外台站观测、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实现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与发展动能。
转段方向及当前转段情况
1.转段方向
强基计划学生按照“3+1+G”学制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阶段培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G”是指研究生阶段,其中本硕衔接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制3年基本学制基础上缩短1年,即“3+1+2”。
本博衔接学习年限可在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5年基本学制基础上缩短1年,即“3+1+4”。
2.当前转段情况
草业强基2023年首批招生,暂未开始转段。
专业前景与未来就业方向
1.专业前景
强基计划学生深度融入现代种业强国战略布局,将聚焦草种自主创新这一核心任务,致力于攻克草种 “卡脖子” 技术难题。通过系统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攻关,在草种资源收集保存、遗传育种技术创新、高效繁育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为我国草业发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推动草种国产化替代进程,提升我国草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种业支撑。
2.就业方向
科研与教育:进入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或者国内外一流的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2023级强基计划学生暂无就业数据,草业科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中30%进入国内外顶尖学府深造(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
政府与政策:在国家及省市农业、畜牧、林草相关政府部门从事生态保护、草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监督与管理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企业与产业:加入草种业龙头企业(如北京正道种业、百绿国际)、生态科技公司(如蒙草生态),从事草种研发、饲草生产、生态修复等工作,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农林类专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