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化学专业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后续的培养方向以及转段情况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兰州大学强基计划化学相关内容介绍,快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阅读>>>39所985院校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解读汇总
猜你喜欢>>>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拥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授权二级学科,1个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历经近八十年的发展,已建成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学校化学创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建立的“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和化学“强基计划”。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有专任教师:17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5人,教授96人,副教授5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甘肃省教学名师8人。
2017年9月,兰大化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年化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2021年,化学学科再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9项,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有各类实验用房30000㎡,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6000㎡。
专业介绍
化学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批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强基计划”。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化学强基计划”聚焦化学学科,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术志向坚定、专业兴趣浓厚、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创新引领型人才。
配备一流师资,发挥大师引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聘用高层次人才担任“授课教师”和“科研导师”,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授短期课程、高阶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资的引领作用。
实行小班化授课,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融入化学前沿领域和多学科交叉前沿内容,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激发科研创新潜力。
学分制和个性化培养。打破专业、学院和年级限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志趣,选择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导师,自主开展学术研究。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拓展国际学术视野。设立“化学强基计划”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支持学生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到国(境)外访学等,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培养方案
“化学强基计划”学生除需修读思想政治类、外语类、军体类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类、跨学科类课程外,还需修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专业大类基础课,以夯实数理科学基础。专业课程坚持强化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设置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结构化学”等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环节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II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毕业论文等。以兴趣为导向,设置化学前沿讲座、化学研讨课、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环节,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设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化学前沿领域、多学科交叉、高阶性的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两阶段本研贯通培养及转段专业
第一阶段为本科教育,第二阶段为研究生教育。学生第7学期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在导师指导下选修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选修的本研贯通课程成绩和学分分别计入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依托科研平台,基于科研项目,开展贯穿本研的科学研究。
强基计划本研转段专业:化学(人数不低于80%)、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
专业前景与未来就业方向
化学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志于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强基计划学生就业方向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化工、材料、医药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西北、西南、中南地区。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强基、综评、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另外,特整理《2025强基计划报考指南》PDF资料,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60405405801390180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添加妮妮老师企微微信(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