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经公布,那么,各位对于该学校今年的强基招生专业了解吗?今天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就为大家带来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解读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推荐阅读>>>中央民族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公布
推荐阅读>>>中央民族大学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要点汇总
推荐阅读>>>39所高校2024-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变化解读汇总
!!!为什么要选择数学专业?
数学是逻辑、是理性、是智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性工具,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它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休戚与共,历史上几乎所有划时代的重大突破都与数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当今世界,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创新和突破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成为探索人类未来世界的钥匙和指引文明进步的灯塔。
复旦数学专业有何优势?
学科优势显著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43年,在以苏步青教授、陈建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数学家的带领下,经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教授等一批数学家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数学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数学学科先后有十位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师资力量雄厚
拥有教授6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3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次。
科研成果丰硕
谷超豪教授获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数学类唯二;李大潜教授获2014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Su Buchin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曾获华罗庚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科学探索奖、阿里巴巴青橙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 项,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1 项,“111”引智计划 2 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5 项,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上海市重大专项计划 2 项,上海市高峰学科创新团队 7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10余项。
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7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报告2人次;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Su Buchin奖1项、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1项。
学科评估领先
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排名均列第2。2017年,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获评A+学科,第五轮评估中续获佳绩。
2007年,复旦大学数学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2021年国家第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中,7个指标全部获评“显著,2021年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5年,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现为上海市I类高峰建设学科。
学科组成和平台
拥有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2020年连续两轮评估优秀)、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友邦 - 复旦精算中心、国防科技联合应用数学创新中心复旦分中心、复旦-华为应用数学创新实验室、高性能 EDA 算法校企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基地、平台及《数学年刊》编辑部。2012年学科获批建设上海数学中心,2020年获批建设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023年9月,获批实体化建设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中心。
辐射其他学科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也成功辐射到众多外部其他院系和科研中心,如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学院、计算系统生物研究中心、航空航天系、统计学系等,并与它们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和显著的效果。
专业建设一流
复旦数学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3 年获批建设数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复旦强基数学培养成果
人才培养理念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高质量育人初心 ,形成了“面向学科前沿、突出拔尖创新、聚焦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思政、服务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理念。
杰出校友代表
七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学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
“史上最牛班级”
复旦大学数学系77、78级被誉为“史上最牛班级”,涌现出一批如李骏、姚大卫、范剑青、孟晓犁、应志良、陈贵强等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任教授的国际知名学者。
教学成果奖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学科前沿的本科数学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和“为培养一流数学专业人才创新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于2022年度和2018年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无学分讨论班”获“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典型案例奖,雷震教授获“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优秀导师奖。2021年,“本科数学荣誉课程体系建设”获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荣誉奖项创新案例奖。
学科竞赛获奖
学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白俄罗斯-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竞赛上屡获佳绩,共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76个,二等奖34个,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2项,二等奖44项。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同样表现优异,共获得金奖3个,银奖13个,铜奖36个,在白俄罗斯-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2个,银牌1个。
在拔尖计划2.0“提问与猜想”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基础研究项目四项资助。这些竞赛与实践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复旦数院在本科生拔尖创新教育的卓越成效。
本科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声誉良好,每年超过80%的毕业生前往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等全球著名高校的顶尖数学研究机构。
本科毕业生就业路径宽广,尤其在金融投资、信息科技、基础教育等领域受到广泛欢迎。
复旦数学强基培养特色
培养理念和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具备坚实数学基础、开拓创新意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流学术和应用型数学人才。
培养举措
强基计划在现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上海数学中心、大数据学院等优势教育科研资源进行建设。强基学生采用“数学英才班本博融通培养方案”,衔接卓博计划和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培养计划。培养举措包括:
先进理念引领:
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精品教材锻造:
发扬优良传统,筑基本科教学
名家大师指点:
建设学习集群,营造好学氛围
学术环境优化:
面向国际前沿,持续稳定支持
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设计:低年级基础课单列小班课程,高年级与荣誉课程融合。
国际交流学习:搭建近距离与学术大师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海内外交流访学。
小班化导师制:学业导师——指导选课与专业规划;科研导师——指导科研创新活动。
本硕博一体化:强基计划学生优先推荐攻读本院研究生学位。
课程体系
打造了三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必修课巩固基础,弘扬复旦基础课程传统优势,强化学生成才之基;限定必修课体系创新,打造“24选7”“六系列”侧重式选课方式,建成分析、代数、几何拓扑、应用数学四系列15门荣誉课程,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拓展个性化发展路径;专业进阶课科研导引,20门成套课程引领学生跻身学科前沿,激活创新能力。新体系形成专业基础牢、发展方向宽、潜能激发度大的多元成才路径。
首创以高开放度、高挑战度为特色的“3+2”荣誉课程教学模式,每周3节课堂教学外增设2节研讨课,开展小组讨论、前沿讲座、专题汇报、自主学习。
开设独立学习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围绕感兴趣的专业主题,独立思考并尝试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并在导师指导下对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探索性的探究,最终形成独立的研究报告。通过独立学习和无学分讨论班,让学生了解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习如何获取学术资源和分析研究成果,提升研究兴趣,拓展学术视野,形成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数学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必修课程
配备顶尖师资,进行小班教学。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强基、综评、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领取《强基计划网报流程+专业详解》资料一份!还在等什么,快快扫码加入群聊,与老师、家长一起探讨升学之路!
另外,特整理《2025强基计划报考指南》PDF资料,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60405405801390180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添加妮妮老师企微微信(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