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山东大学微纳实验班探索信息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新实践

2025-08-06 14:41|编辑: 郭老师|阅读: 18

摘要

早前,山东大学宣布以微纳班为基础,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全国首个本科阶段"王守武班"正式揭牌,标志着校所协同培养集成电路人才迈出关键一步。

"王守武班"依托校所协同培养集成电路人才,通过独特机制构建培养体系,学生科研成果丰硕,竞赛成绩优异,国际视野广阔。未来将完善机制,布局关键方向,为国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该班以中国半导体科学奠基人王守武院士命名,标志着校所协同培养集成电路人才迈出关键一步。通过"高校基础研究+院所技术转化"双轨机制,着力培养"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科研育人并重,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取得突破

依托山东大学微纳班的理论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的技术转化能力,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微纳班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参与科研一线工作,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2025年6月,微纳班领头人陈杰智教授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超薄铁电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氧空位调控机制,有效提升器件稳定性,在3纳米铁电薄膜中实现2Pr超过40μC/cm²的性能指标。该成果获得VLSI Symposium“最佳演示论文奖”,为中国大陆高校首次获此殊荣。论文第一作者为2017级微纳实验班学生冯扬,现为山东大学直博生,入选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计划”,并获行业协会专题报道。

高性能超薄3nm铁电存储器及关键机理

2024年,在骨干教师詹学鹏教授、陈杰智教授指导下,微纳班直博生王海全程参与由山西大学、辽宁材料实验室主导的二维材料三维集成研究,该成果发表于《Nature》,提出基于CrOCl/MoS₂界面调控的器件结构,实现高达425 cm²/V·s的空穴迁移率,并构建14层垂直互补逻辑电路,为后摩尔时代芯片提供新方案。此类成果直接对接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需求,毕业生逐步成长为行业骨干。

多元评价体系下,学术竞赛成果丰硕

教学过程中,微纳班坚持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并重,构建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创新竞赛相结合的综合培养体系。

近年来,微纳学生共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成果多次入选国际微电子领域顶级会议IEDM、VLSI Symposium。2025年,2021届毕业生向昱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新型闪存研究论文。

竞赛方面,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2020级学生团队打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国一”纪录,4人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奖项。微纳班级连续六年获评校级优良学风班。

国际视野拓展广阔,培养成效持续显现

微纳班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平台,20余名毕业生被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QS前100高校录取深造。同时,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华为、中芯国际等重点单位就业,逐步成长为我国微电子领域的青年骨干力量。

依托校所合作平台,班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全英文暑期课程《先进材料与器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国际科研训练。

融合思政元素,增强责任意识

微纳班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建立“红色芯火”学生科普品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多次赴附属小学开展芯片DIY实验、基础科普讲座等,面向中小学生普及“国产芯片”与前沿科技知识,增强青年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展望未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面向“强芯”战略需求,王守武班将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科研课题制和产线实训机制,重点布局存算一体、三维集成、先进封装等关键方向。

陈杰智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校所协同育人模式,为国家集成电路领域培养更多基础扎实、敢于创新、有家国情怀的青年科技人才。”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5年拔尖创新培养山大微纳实验班山大拔尖创新培养

全国重点中学2025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汇总2025-04-01

南京一中2025年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招生开启2025-04-25

山东青岛中学2025年数理卓越计划网上报名开启2025-05-13

南开大学“数学与人工智能实验班”来啦!2025年首次招生!2025-05-28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培养有何特色?2025-05-31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