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众多家长和考生的青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报考强基。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整理强基计划6大报考误区提醒,帮助备战2026强基计划的学生和家长做好报考准备。
免费福利💯
为了帮助新高三高二高一考生了解复旦、浙大、上交、南大、中科大5校的强基报考政策,我们特为大家整理了《华东五校强基计划规划指南》电子资料,包含了最新政策解读、招生人数对比、往年入围分数线、笔面试考情及历年试题、真实上岸经历分享等,从各方面带大家精准备考,圆梦心仪高校!
误区一
认为强基计划录取分数较低,把强基作为进入名校的“跳板”,录取后再转到其他热门专业。
2025年,“强基计划”的报考热度继续提升,多所高校招生计划扩招。虽然从入围分数线与统招线对比来看,强基计划有分数上的优势,但是对于入校后的培养也有要求。大部分高校明确说明不允许转专业,即使退出强基计划培养,也是转到相同专业的普通班。因此,报考时抱有这种目的的考生和家长要慎重选择。
南京大学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摘选
误区二
认为强基计划一旦录取就是本研贯通培养,入学后就算躺平也能保研。
少数考生看中强基计划本硕博连续培养,认为通过强基录取后,免去考研的竞争压力,能够直接转段成功。这里要提醒大家,各高校对于强基计划录取考生有培养要求及转段考核,并非录取就一定能转段!不过,强基计划转段考核相对简单,考生只要认真学习完成学业任务,转段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高校对于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分阶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开展阶段性考核,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对于阶段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转入普通班学习。仅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
误区三
只看学校,不看专业以及后续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通常采用“3+1+x”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需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之后通过转段进入硕士或博士阶段。整个学习周期较长,学生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专业的专注和热情。
虽然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几乎不能转专业,但转段时可以选择交叉学科或热门方向!不同学校会有不同转段方案,发展前景同样广阔。不过不同专业转段选择不同,需要考生在报考时详细查看培养方案以确定未来发展。
近年来,强基计划陆续扩招了不少热门专业,不同专业分数线不同,考生在报考时需结合自身兴趣、学科特长和职业规划,谨慎选择。
误区四
高考分数不够,强基来凑?
强基计划要求考生高考成绩在特招线/一本线上,39所强基院校均为985高校,这些院校的层次也决定了高考成绩是有一定门槛的。
此外,强基确实有降分优惠(一般比统招线低5-30分),但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最终录取看高考85%+校测15%,如果高考分数差太多,校测再强也难逆袭,因此强基更适合成绩接近但是不够稳定的考生报考,如果你的成绩距离985还有一定差距,建议把重点放在高考分数提升上。
误区五
以为竞赛生稳了,结果政策已变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强基计划利好竞赛生,但是有竞赛奖项并不意味着直接录取。
竞赛金银牌破格入围校测,省一、省二奖项在强基报名、校测中有一定优势。
结合今年强基政策来看,清北破格生需要和一类生一同进行考核,并设置综合成绩相对值全国排序;部分院校取消竞赛破格生;部分院校破格生需要进行笔试+面试考核,大部分院校的破格生直接进入面试。
今年破格生政策调整巨大!考生一定要多关注强基政策变化,竞赛生优势依然存在,但别依赖奖项,高考+校测才是核心!
误区六
不研究校测,裸考碰运气
校测分数虽然仅占录取成绩的15%,但是这15%才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比如:高考680分 vs 670分,按85%折算后只差8.5分,而校测1分相当于高考的7-8分,因此校测考的好能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考成绩的不足。
这里还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同学校校测风格迥异,难度一般能达到竞赛难度,且2025年有12校强基校测在高考后出分前进行,备考时间非常紧张,临时抱佛脚根本来不及!强基面试需要长期积累,比如学科认知、科研经历,不是短期能突击的,一定要提前准备。
💡总结:强基计划不是捷径,而是精准路径!只有真正了解政策、科学规划的人,才能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