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全面解读!哪类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2025-08-30 09:10|编辑: 郭老师|阅读: 24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条件有哪些?多少分可以入围?后续的培养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疑问,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北理工强基招生政策解读,2026届以及低年级的同学赶紧收藏!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热度激增,从去年的2.5万余人次报名,到今年4.4万余人次报名,暴涨近2万人次!仅次于北大、清华和哈工大,成为今年“热度飙升“的最大黑马。今年北理工强基已经形成以工科为主的专业设置模式,不仅有工程力学、智能无人系统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工科专业,其数学、物理两类专业也分别加入了机器人、微电子等工科方向的培养方案。作为工科强基的代表性高校,今天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就带大家从报名、入围、校测、录取、转段等全方面了解北理工,目标这一校的考生赶快来看!

福利资料

为了帮助低年级考生了解强基政策,做好升学规划!特为大家整理了《新高三强基计划培养规划指南》,大家可以扫码领取一份,建议低年级家长提早规划布局,为孩子做好策略准备!

 

《高考择校选专业攻略》pdf

推荐阅读:2026年强基计划报考指南与政策解读合集(扫盲篇)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BIT),简称为北理工,位于北京市,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按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13位,相比去年上升了一位。

  截止2025年6月,北理工共有35个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7个为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进入国家第一梯队。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北京理工大学2025强基计划解读

  北京理工大学自2020年起开展“强基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北理工强基招生对象

  北理工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1️⃣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二等奖及以上

  北理工强基招生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面向全国所有省份招生,但考生只可填报一个专业志愿,且学校不安排专业调剂

  💎2025年北理工强基专业变化

  ①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②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新增培养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包含两套培养方案,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自动化学院进行培养,其中自动化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智能科学科技发展前沿,以“AI+机器人”为培养特色;

  ✅应用物理学专业,包含两套培养方案,依托物理学院和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进行培养,其中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招生专业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北理工强基入围特点

  ✅对于第一类考生: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依据高考成绩择优确定入围名单(末位同分同时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类考生强基入围采用对数学学科“单科加权”“单科小破格”入围政策。

  1️⃣单科加权:按照简章中的介绍,对规定科目设置加权系数,对应科目会以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按照加权总成绩排序后确定入围名单。加权后的成绩仅用于考生报考该校强基入围。

  北理工入围成绩计算方法为: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

  👍例如:某考生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其高考成绩为630分,其中数学成绩130分。那么在入围北理强基时,考生的入围成绩=630(高考成绩)+26(数学加权分数),入围成绩即为656分。

  由此可知,相较之前的总分,加权后的入围分数会增加,且数学成绩越高,总成绩越高,加权优势就越大。

  2️⃣单科小破格:如有数学高考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且北理工没有任何专业、入围倍数等限制。

  综上,数学单科成绩优异的同学/数学竞赛生选择北理工强基计划有着很大的优势,考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了解入围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自身优势,加大入围机会。

  ✅对于第二类考生:可直接破格入围学校考核。

  *注:所有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须达到所在生源省份的一本线/特殊线。

  北理工强基入围分数线

  北理工2025年强基计划第一类考生入围分数线如下(不包含数学单科满分破格),仅供参考:

  北理工强基校测内容

  北理工强基计划校测包含综合素质面试体育测试环节。

  ✅综合素质面试:

  采取考生、考场、评委“三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面试参考材料使用。

  主要考查学生数学与逻辑、理科基础(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兴趣志向、创新能力、科研潜质、思辨精神等。综合素质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未达到合格线的考生不予录取。

  建议备考北理工强基的考生家长,可以多多参与学科竞赛等活动,用心准备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对校测有一定的帮助。以下为大家整理了往年校测面试真题,仅供参考!

  💎北理工强基校测面试真题(回忆版)

  1.你在高中时期参加过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活动?

  2.有人说西游记的师徒四人是分工最合理的团队,你怎么看?你最想成为师徒四人中的哪个?

  3.学生上网会遇到不健康信息,针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4.为什么报考北理工?

  ✅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男),达标成绩2.05米;一分钟仰卧起坐(女),达标成绩25个,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不达标者不予录取。

  北理工强基计划录取规则

  💎北理工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考生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照一定计算方法折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750)×85%+(学校考核成绩÷学校考核成绩满分×750)×15%

  *注:参与折算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

  💎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所在生源省份招生计划,按照综合成绩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同分的情况下,依次比较高考成绩的数学、语文、理综(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物理)、外语

  ✅对于第二类考生:

  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第二类考生不占用第一类招生录取名额。

  💎北理工2025强基录取分数线

  2025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仅供参考:

  强基计划录取批次在高考提前批之前,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往年来,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都有机会以相对较低的高考分数进入北理工学习,并且相当于多了一次高考升学机会。这一特点为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科技创新但高考成绩可能稍逊一筹的考生提供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各位考生家长一定要把握住。

  北理工强基计划培养转段

  (一)培养方案

  北理工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新增2个培养方向

  该专业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自动化学院进行培养,包含两套培养方案。

  1️⃣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培养方案瞄准数学学科前沿基础问题,秉承“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激励创新、德学并重”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以数学研究为核心,以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国家重大战略领域问题为牵引,组建以院士、教学名师为主的教学团队,设置本硕博衔接课程,开展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实施“数学导师+信息相关学科导师”的双导师制,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突出理工融合特色,强化国际合作育人,培养数学领域“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人才。

  2️⃣自动化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智能科学科技发展前沿,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以“AI+机器人”为培养特色,围绕“智能感知-认知决策-自主行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体系,设计“低年级基础融通-中年级双创实践-高年级前沿突破”三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架构,构建前沿技术创新为引领、课程体系创新为支撑、本研培养为路径、双创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创新育人模式,培育驾驭“硬核”科技与产业发展双向需求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毕业生可投身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智能科技领域,以卓越创新能力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

  【应用物理学】新增2个培养方向

  该专业依托物理学院和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进行培养,包含两套培养方案。

  1️⃣物理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物理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理想信念塑造、知识体系构建和创新能力养成“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构建名师导学、小班授课、强理精工、前沿赋能、本硕博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卓越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思维方式和宽阔的国际视野,在助力民族复兴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物理学家和在量子科技、高新材料、高端芯片等重大战略领域创新拓展的领军人才。

  2️⃣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持“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学院注重学生在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强化其系统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围绕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难题,学院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深化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探索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及知名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培养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国际视野与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化学

  立足化学学科国际前沿,聚焦新材料、国家安全、健康医药、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科特色,实施本硕博衔接、导师制、小班教学、大师引领的培养模式,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突出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培养学生具备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开阔的国际视野,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与科学思辨能力,宽厚的数理基础与扎实的化学功底,优异的实践能力和突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热爱科学,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的拔尖领军人才。

  工程力学

  面向力学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建理论体系精炼、实践技能优异、认知螺旋式上升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科研兴趣浓厚、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研究学习模式,构建涵盖学科高端人才企业院所专家的师资队伍,打造教研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具有坚实的力学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工程创新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并形成重要理论来指导关键技术突破,能够在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智能科技等领域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拔尖创新人才。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该专业依托机电学院和机械与车辆学院进行培养,包含两套培养方案。

  1️⃣机电学院的培养方案以培养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聚焦智能无人系统的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牵引,围绕感知与交互、学习与理解、推理与决策、控制与协同等环节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前沿动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强化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备智能无人系统总体设计与论证、技术指标分解、工程设计与计算、系统综合集成与验证等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

  2️⃣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培养方案以培养车辆运载装备领域的领军人才为目标,面向车辆运载装备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有机互动的专业特色,构建学生创新能力体系,聚焦车辆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依托院士和教学名师为核心的育人团队,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具备车辆运载装备领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能够在车辆运载装备领域从事复杂系统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拔尖创新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增专业

  这一专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于国际材料领域发展前沿,围绕高能材料的产生、储存、转化及应用等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构建涵盖新能源绿色材料、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率防护材料、高光电转化材料的深度学习与应用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高能材料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及专门知识技能,具备前沿发展视野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能材料体系设计、智能制造、效能评估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领军领导人才。毕业生拥有全生命周期开发能力,可胜任高能材料领域研究设计、装备研发、高端制造、质量验证及全流程管理等关键岗位,适应未来高能材料领域安全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

  (二)强基转段情况

  由于北理工2022级、2021级强基转段数据均未公布,以下为各位考生和家长整理了2020级转段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2020级强基转段101人(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150人),转段率67.33%。其中博士31人(30.69%),硕士70人(69.31%)。

  💎转段各学院人数

  物理学院接收26人,宇航学院18人,数学与统计学院16人,化学与化工学院12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8人,材料学院5人。以下是具体的转段学院分布及人数:

  💎转段各专业人数

  从转段专业上来看,物理学30人,力学20人,化学12人,数学10人,材料科学与工程7人

  数学专业的转段空间比较大,可以转到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应用统计学等信息专业方向。

  无论是强基入围还是转段,北京理工大学对于数学成绩优异的考生/数学竞赛生都是更优待的。数学成绩优异的考生家长可以重点关注北京理工大学的强基计划。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强基招生政策北理工强基招生政策北理工强基招生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政策对比分析,二者可同时报考吗?2025-08-19

名校升研筹备战,大一 vs 大三做准备,哪个更好?2025-09-02

2026综合评价对理科竞赛有要求吗?哪些经历能得到高校认可?2025-09-02

香港大学2026年内地招生简章解读,如何提高申报成功率?2025-09-02

港大/港科大/港理工“四大加分计划”揭秘,如何提前锁定录取?2025-09-02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