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瞄准需求,看3所大学这样调整专业》,直指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绑定。从破解"卡脖子"难题到应对老龄化社会,高校专业调整方向正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风向标"。
三大高校哪些专业被提到?这些专业未来就业情况如何?接下来跟随沪考新动态一起来查看吧!
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三所高校推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被人民日报作为典型案例重点介绍。
01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延伸的新赛道
2025年复旦大学超常规设置银发经济、量子科学与技术等急需学科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今年起,第一届老龄事务管理专业硕士入校就读。学校老龄研究院设置银发经济博士生培养项目,近两年将向人文社科博士生开放转入。
人民日报文章数据也表明,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但养老从业者仅12%具备本科学历。
银发经济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经济活动总和,涵盖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及全产业链,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7%,是拉动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老龄产业是面向‘夕阳’的朝阳产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说。
银发经济专业作为直接对接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专业,其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考生家长在面向专业选择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前沿领域专业:
量子科学与技术
量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测量三大领域。
例如量子点定量检测技术可用于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病、慢病等多种疾病的居家检测。
选择量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意味着站在未来老年健康产业的技术前沿,成为推动老年医疗革命的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核心领域。它并非单一的技术学科,而是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大数据、物联网与伦理学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例如:复旦大学研发的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平板电脑,能帮助老年人了解医疗药物功效,规划外出路径,还会询问如何辅导孙辈功课。通过采集老年人使用大模型的交互数据,为更多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提供方向。
该专业就业前景极为广阔,市场需求旺盛。应届毕业生因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入职多为算法工程师、研究员等核心岗位,起薪普遍在每月1.5万元以上。
02智慧交通:AI重构的未来专业
近年来,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年新增智慧交通专业。
智慧交通专业源于交通工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后,更新了学科专业内涵。课程设置则既保留传统交通工程经典课程,又涉及深度学习、智能视觉感知、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方向。数学、计算机、控制科学……多学科深度融合,传统交通研究迈入智能化。其中,“无人驾驶”是智慧交通的重点应用场景。
智慧交通
北航2024年新增设的“智慧交通”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北航“空地一体、车路协同”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以“交通+信息”为建设内容形成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
分为“智能交通”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两个专业方向致力培养智慧交通领域的领军领导人才。
“智能交通”方向侧重于以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为基础的道路交通系统感知集成规划设计与管理控制。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方向侧重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与车路协同适配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协同感知、数字孪生智能计算与智慧运维。
学生毕业后可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继续深造,或在智慧交通、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从事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造、管理、控制、运营、服务等工作。
03电子信息材料:解决“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多轮专业调整,撤销多个专业,新设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去年超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滕杰表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电子信息材料专业聚焦半导体制造、电子封装、功能材料及器件等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兴产业对新复合材料需求规模越来越大,现有大部分材料在耐温性、强度、工艺适配性等方面已显露不足,而高校单一学科专业不足以支撑产业创新。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材料、机械、力学、自动化等多学科专业的系统支撑。
为满足人才需求,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时代新材设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可回收复合材料、储氢储能、低空飞行器等前沿领域课题。
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是面向我国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本科专业,培养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湖南大学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硬质合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师资力量雄厚,63%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防军工、500强企业或继续深造。该专业与华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业合作紧密,注重产教融合培养。
截至2025年5月,中国有9所本科院校开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04本科新增专业反映国家战略需求
教育部网站发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根据公示统计,本次申报专业拟新增869个。
申报数量前五名的专业依次为:低空技术与工程(120个)、网络空间安全(56个)、运动训练(42个)、足球运动(31个)、人工智能教育(26个)。
这些专业面向低空经济、网络安全、智慧教育、医疗保障等新兴领域,旨在填补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