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山东站

登录 | 注册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有哪些大的变化

2024-04-18 11:28|编辑: 山丫老师|阅读: 254

摘要

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省份从2023年的13个省,增加到2024年的21个省份,招生专业也新增王牌专业海洋科学参与强基计划招生,考生入围比例也有扩大,详细情况如何?一起来看看~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山东省一所著名985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在2024年有非常大的政策变化,新增8个招生省份和1个招生专业,还有什么其他别的变化?齐鲁家长圈带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2023年和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变化,建议收藏分享~

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相比2023年有非常多的变化,小圈按招生简章顺序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变化

2023年 2024年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023年中海洋对考生的要求是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而2024年则变成了有强烈的专业兴趣,这与招生专业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有关(后面还会有详细分析),报考海洋科学专业的考生对生物科学专业兴趣不浓可以理解,因此招生简章有这个描述变化。

同时,对考生是否应届也有了条件放宽,2023年招生仅面向应届生,而2024年则面向高中毕业生,对复读生来说是个好消息!

2、招生省份及招生专业变化

2023年 2024年
学校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具体分省招生计划数见报名系统。 学校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海洋科学和生物科学专业,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区、市)试点招生,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见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2024年招生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

2024年中海洋强基计划招生最大的变化之一要数招生省份和招生专业了,招生省份新增天津、辽宁、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北、文本、陕西等八个省份,招生专业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是中国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

中国海洋科学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国内独具综合优势,在历次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专业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海洋学、近海区域海洋学、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海洋要素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海洋调查实习II、海洋环流。

(2)专业特色课程:海浪、海洋内波、物理海洋实验、风暴潮、潮汐、极地海洋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洋台站实习等。

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事业,海洋科学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海洋科学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海洋大学能拿出学校的王牌专业进行强基计划招生,也能看出来学校对强基计划招生的模式认可,对强基生的综合能力的认可。

3、强基计划入围标准变化

2023年 2024年

入围校考名单将于6月下旬确定:

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3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对于第二类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3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

入围校考名单将于6月下旬确定:

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4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对于第二类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4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

2023年入围考生数为招生计划的4倍,2024年则变成了招生计划的5倍。给了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强基计划竞争的机会。对各省的考生来说都是一项好的政策变化。

4、校考及体测内容变化

2023年 2024年

学校拟于7月4日前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1.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

2.体质测试: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原则上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学校考核总成绩,但无故不参加体质测试或体质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学校拟于7月4日前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1.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志向、兴趣特长以及创新思维,全面考察学生的理想信念、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等。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

2.体质测试: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原则上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包括: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考生须参加所有项目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学校将选取每位考生四项测试成绩中得分最高的三项计入体质测试总成绩(满分300分,合格分数为180分)。体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学校考核总成绩,但无故不参加体质测试或体质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024年面试的考查中,加入了对考生理想信念的要求,其次在体测成绩的考核也有变化,2023年和2024年体测项目都是相同的四项,但是2024年体测成绩则只选成绩最高的三项判断是否合格,对于在某项中有劣势的考生来说也是一项好的政策变化,对于本身身体素质不是很强的考生来说,体测合格会变得稍微容易一些。

5、综合成绩和录取办法变化

2023年 2024年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构成: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

确定录取名单

在学校考核合格基础上,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构成:高考总成绩/高考满分值×850+校考成绩/校考满分值×150。校考成绩满分100分。

3.确定录取名单

在学校考核合格基础上,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且不占第一类考生的录取名额

综合成绩表面上看计算公式变了,但是实际上是与2023年基本一样的,只是套公式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在2024年的录取名单确定政策中,强调了第二类考生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录取名额。

6、考生录取后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变化

2023年 2024年

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

实施“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

本硕博衔接培养

实施“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本硕衔接培养、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详见强基计划各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当年度学校工作方案为准。

学生录取后,3年本科培养标准没有变,中间2年培养有变化,从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变成了写本科毕业论文和衔接培养,以及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去年是强基生第一个本硕衔接工作开始的年份,今年根据去年的衔接培养经验进行了培养方案调整,这算是学长学姐裁树,学弟学妹乘凉了。同时学校取消了关于博士培养阶段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的描述,可能与国际形势有一定的关系。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齐鲁家长圈(微信公众号:sdgkjzq)整理排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中海洋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中海洋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综合成绩算法2022-03-24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条件2022-03-24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考试时间及内容2022-03-24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考试模式2022-03-24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入口官网2022-03-24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