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山东站

登录 | 注册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实力怎么样?有哪些专业?值得报考吗

2024-06-24 17:33|编辑: 山丫老师|阅读: 632

摘要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历史悠久,学术实力雄厚。学院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科交叉和国际交流。毕业生升学和就业前景良好,是2024届考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优秀平台。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物理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学院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国际化的教育视野,是2024届考生探索物理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理想选择。目标山东大学的考生快来和齐鲁家长圈一起了解一下台~

学院概况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历史悠久、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明显,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之一,物理学科是山东大学双一流“化学与物质科学”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

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在2022年美国US News全球大学物理学科排名榜中位居世界172位。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物理学院多种模式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物理学院形成了国内高影响且有特色的物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办学模式、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诸方面均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教师90人,包含教授56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23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6人。其中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特聘教授5人、青年专家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杰出基金获得者10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6人,兼职特聘教授1人,杰出中青年学者11人,齐鲁青年学者26人,山东大学未来计划青年学者11人。

优秀校友

物理学院始建于1930年,是山东大学最早的15个院系之一。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束星北、丁西林、王普、郭贻诚、王承瑞、雷啸霖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曾在此执掌教鞭,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王克明和石广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季允石、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姜悦楷等都曾在此蒙沐教泽。

专业资源

物理学科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具有良好的学科构架,成为山东大学最早进入全球ESI前1%排名的学科之一,也是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主流特色学科之一。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的依托平台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物理学科进入了国内外的主要学科排名体系,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ESI排名位列前0.25%,在全球741个进入榜单的单位中排名202位(中国内地高校中名列第8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201-250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11位;US News最新发布的学科排名中排名全球第139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6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020年排名全球201-300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9位。

专业设置

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2024年高考改革省份选科要求:物理+化学。

物理学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物理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拔尖人才2.0班”(“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物理(强基计划)班、“王淦昌”物理基地班、“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粒子物理导论、凝聚态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物理基础等。

▶教学特色

专业化程度高,师资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8个专业实验室)、专业实力强。设有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实验计划”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物理学国家基地班和物理学英才班。

▶特色班

【拔尖2.0班】

又称“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通过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的一流学生,为其配备一流师资,创造一流学习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提供一流管理等五个一流,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学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该班成立于2010年,每年选拔15人左右。

【物理(强基计划)班】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采用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学制3+1+X;物理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每年招收30人左右;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王淦昌”基地班】

源于物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采用“一级两制、单独编班、动态选拔、双向滚动”的管理模式,实行导师制,引进国际化课程、教师和教材,营造国际化氛围,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一流人才创造条件。2013年6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理论物理所签署共建协议。每年选拔30人左右。

【“严济慈”英才班】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创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目标是培养从事物理或相关领域研究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该班学生由双方共同培养,采取“暑期科研实践”“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奖学金”开展合作研究,实施教师资源共享,推进与国内顶尖科硏机构深度合作,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该班成立于2011年,每年选拔50人左右。2018年起,新增“应用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新工科建设模式,选取该班部分学生进行特色培养。

科研成果

学院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建设,在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保持在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创建了国内有特色与有影响力的物理人才培养基地,在教学改革、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近几年来,学院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又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2005年王克明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梁作堂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王克明教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示范中心;2009年陈峰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批准筹建;2011年颜世申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Unberg教授受聘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3年司宗国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

育人体系

▶一流课程

学院构建了以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2012年以来共开设必修课143门次,限选课29门次,通识选修课4门次,开设各类课程合计176门次。在所开设课程中,小班授课(人数5-50人规模)89门次,占50%;中等班级授课(人数51-119人)72门次,占41%;大班授课(人数超过120人)15门次,占9%。

学院拥有各级精品课1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全英语和双语课程多门(含泰山学堂),中国大学慕课课程3门。出版或再版教材,讲义共计16本。教学改革项目24项,其中省部级5项,校级19项,教研论文17篇。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应用物理专业已经建设为山东省品牌专业。

▶科研创新

学院持续推进“名师讲坛”“Office Hour”“悟理沙龙”三大学术品牌活动。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学科梦想,2022年,三大学术品牌活动共计举办16期,参与学生六百余人次。坚持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科研育人模式。既注重育人过程的全员、全过程覆盖,又注重科研成果的个体助推孵化。以“挑战杯”为牵引,以CUPT、CUPEC两大学科竞赛为抓手,带动更多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2022年,学院本科学生结/立项创新训练项目19项,在各类科研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8人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打造强基计划特色育人模式。积极打造“知课堂、智课堂、质课堂”三大教育品牌,为每位强基学生配备1名学业导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要求,培养学习兴趣以及专业研究兴趣。

▶国际交流

学院为丰富学生学习阅历,开拓学生眼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分别与美国杜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和杜伦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多所国际大学建立了本科生教育合作交流项目,近年来,已有几十人参与“2+2”“3+2”等海外交流、培养项目。

▶实习实践

学院设置了从基础—综合—创新—专业的一体化实验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学生从大一开始,会从基础物理实验开始,进行力,热,电磁等相关实验的训练,然后开始以近代物理为主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同时,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专门设置创新物理实验室,开设若干创新物理实验,向学生讲授各类现代测试测量方法,通过“项目驱动”的形式,开展综合实验课程。学生经过以上训练,到四年级还会有专业实验。此外,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学生活动

学院通过论坛、沙龙、立项、竞赛、社会实践、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拓展培养活动,营造了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营造了我院学生拓展培养的浓厚氛围,彰显了拓展培养的培养效果。近三年来,共组织名师讲坛、物有所职、大家讲坛等品牌活动40余场次,培养学生4000人次;社会实践团队校级立项70余项,实现社会实践全覆盖。竞赛活动累计267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累计校级以上科技立项100项。

育人成果

▶毕业就业

毕业生出国、升学人数占比高。近三年境内外升学人数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境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高,例如,华为、浪潮等业内知名公司工作。

联系方式

电话 :0531-88363285

网址:https://www.phy.sdu.edu.cn/

邮箱:gengpf@sdu.edu.cn

咨询QQ群:601212039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由齐鲁家长圈(微信公众号:sdgkjzq)整理排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山东大学招生专业山东大学物理专业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2024山东高考专业推荐:山东大学浪潮人工智能学院介绍2024-06-24

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2025-02-25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转段名单2025-07-22

2025年上海中考头部市重大盘点,哪所中学名列前茅?2025-07-22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衔接转段工作实施细则2025-07-22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