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口口相传,985在学生、家长心中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积累的口碑已经固化。即使今后“双一流”代替了985,但未来若干年内,985仍是江湖不老的传说…
C9联盟、“985工程”“211工程”大学…
副部级大学、小985…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今天为你一一解读:
一、985工程
1998年5月,教育部决定: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
1998年5月:“985工程”的名称由来。
“985”高校有39所,第1期34所:
第2期5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二、“211”工程大学
“211”的含义:“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
“211”概念更早,1990年开始酝酿,1996年,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100个高等学校,确定为211重点大学。
211大学共112所,2011年后不再新增。
北京遥遥领先,上海、江苏、湖北也较多。
三、双一流大学
“985”“211”工程,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志。
2016年5月,一系列与“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被宣告废止。但官方并未表态将废止或淡化“985”“211”工程。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包括:
①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能代替985)
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能代替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39所“985工程”+3所“211工程”高校。
新增了3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3所均为“双一流”B类高校。
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等3个老牌“985”高校,是“双一流”B类。
2022年2月11日,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2022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7所。
与2017第1轮双一流工程高校名单相比,新增高校7所:山西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湘潭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四、C9联盟高校
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结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7所高校陆续获批进入985工程。
2009年10月,参照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模式,上述9个大学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常春藤盟校。
五、华东五人。每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北大、清华之后就是华东五人:华东五校(复旦、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和人民大学。
然后是:航济开、“两财一贸”,然后才是中坚九校,以及两师一邮、两语一法…
六、中坚九校,指: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七、川山吉:顾名思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