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高三年级天一小高考(二),是一次极具参考价值的阶段性诊断。根据考后数据深度分析,本次考试呈现出“基础题保稳定,中档题定胜负,压轴题拉差距”的显著特点。许多题目“看似相识”,得分率却意外走低,其根源在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规范作答习惯及临场时间分配的不足。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结合试题难度数据与知识点考查清单,为同学们梳理出这份“各科失分点深度诊断与冲刺点拨”,请务必对照自查,让这次考试的价值最大化!
试题参考:天一大联考2026届高三天一小高考(二)试题及答案汇总
各科失分点诊断与冲刺点拨
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成“重灾区”
核心失分点:
1.文言文基础薄弱:单选题第11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第14题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不足,成为全卷得分率低的试题之一。
2.名篇名句默写不牢:第17题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仍有大量学生失分,实属不该。
冲刺点拨:
-
回归课本:系统梳理教材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及必背篇目,确保基础分“颗粒归仓”。
-
精炼概括:训练从文本中精准提炼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做到分点、分层,言简意赅。
数学:中档解答题计算与思路是瓶颈
核心失分点:
-
函数与导数综合应用:第19题和第17题均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计算能力与分类讨论思想是最大障碍。
-
数列综合问题:第18题考查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综合问题,套路不熟导致失分。
-
基础概念理解不透:第17题及部分中档题,暴露出对核心概念和公式的本质理解不到位。
冲刺点拨:
-
突破核心板块:将函数、导数、数列作为近期复习的重中之重,集中练习中档解答题,规范解题步骤。
-
提升计算能力:限时完成复杂计算,保证会做的题不因计算失误而丢分。
英语:语法填空与推理判断是软肋
核心失分点:
-
语法综合运用能力差:“语法填空”题型得分率低至0.24,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亟待加强。
-
阅读理解深层推理困难:单选25题考查“做出判断和推理”,得分率全卷最低,读后续写也是主要失分点。
-
部分基础词汇运用不熟:单选41题考查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词汇的运用,表现不理想。
冲刺点拨:
-
语法专题化:不再孤立记忆语法规则,而是通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进行专题训练,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
-
强化逻辑训练:做阅读时,有意识地分析段落间、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物理:实验与核心模型是短板
核心失分点:
-
实验能力薄弱:第11题“双线摆实验”和第15题“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涉及实验原理和物理模型,得分率极低。
-
综合计算题畏难:多个解答题得分率均低于0.2,显示出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不足。
冲刺点拨:
-
吃透教材实验:重新研读教材中的学生实验,理解每一步操作的物理内涵和误差分析。
-
构建物理模型:整理力学、能量、动量部分的经典模型,做到一题通,一类明。
化学/生物: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是挑战
核心失分点:
化学:工业流程与实验探究失分严重。如第18题以氢气为情境考查化学平衡与电化学;第17题考查实验操作分析,难度大。
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是难点,第19题以地雀进化考查自然选择;第18题考查遗传规律,在新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冲刺点拨:
-
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从陌生的工业流程、实验装置或遗传系谱图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链接到课本知识。
-
强化表述规范:用准确的生物、化学术语作答,避免口语化。
政史地:主干知识与时政结合待加强
核心失分点:
政治:选择题第1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社会主义,基础记忆不牢。非选择题如18题结合“上海合作组织”考查全球治理,时政与知识结合能力弱。
历史:选择题第16题以林肯信件为背景,第20题考查世界文化,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历史探究能力不足。
地理:综合题是主要失分点,如12、17题,在新情境(如城市功能分区、港口发展)中分析问题的能力需提升。
冲刺点拨:
-
构建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串联主干知识,做到“点-线-面”贯通。
-
关注时政热点:将重大时事与教材理论相结合,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以上为本次考试整体分析,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整体失分点”只是一个宏观参考。真正能让你提分的,是基于个人试卷的“微观分析”。与其盲目焦虑,不如静下心来,为自己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