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作为全国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首次采用新高考模式。全国2308所高校在川录取68.71万名新生。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招生录取格局,也为考生和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接下来本文将从招生计划、录取形势、核心特征及升学建议四个方面,全面梳理2025年四川新高考的关键信息,为后续升学规划提供参考。
推荐阅读:2023-2025年高考试题答案合集
一、招生计划:文理分化加剧,供需差距拉大
2025年四川高考招生计划呈现显著的学科分化特征,物理类与历史类的资源配置差异直接影响两类考生的升学机会,结构性倾斜态势明显。
(一)计划数量与比例失衡
物理类扩招:本科招生计划达17.58万人,较去年增长6.28%,在本科总计划中的占比升至76%。
历史类压缩:本科计划仅5.56万人,同比缩减12.64%,占比降至24%。
比例演变:物理类与历史类的招生比例从去年的72:28调整为76:24,学科分化进一步加剧。
(二)录取率与投档规模差距显著
计划数量的差异直接反映在录取机会与选择空间上:
录取率:物理类本科录取率预计达42%-45%,而历史类可能跌破20%,两者差距超20个百分点。
投档覆盖:本科批B段中,物理类涉及1161所高校、3841个专业组,远超历史类的995所高校、2013个专业组,物理类考生的院校及专业选择范围更广阔。
二、录取形势:多元特征显现,热度差异分明
2025年四川新高考录取呈现“头部集聚、新兴受热、多元突围”的特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类型专业的录取热度分化显著,多元升学路径逐渐成熟。
(一)双一流高校:虹吸效应持续强化
顶尖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高分考生的核心选择:
计划满足率:“双一流”高校在川设置的1059个专业组,计划满足率高达99.92%,几乎无剩余计划。
高分段占比:调档线前200名的专业组中,历史类91%、物理类96.5%均来自“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向顶尖院校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
录取规模:“双一流”高校在川录取约4.1万人,强基计划录取320人(集中于清北复交浙、川大、电子科大等校),国家/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1.03万人,既保障了拔尖人才选拔,也助力了教育公平。
(二)专业趋势:战略新兴领域领跑,传统专业遇冷
专业选择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的绑定愈发紧密,“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相关专业成为报考热点:
热门专业组:物理类中,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临床医学等聚焦科技前沿或民生刚需的专业组报考踊跃;历史类中,法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金融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专业保持稳定热度。
计划调整:具体专业计划中,财务管理、会计学扩招超1000人,土木工程、临床医学有所缩减;工学门类持续领跑,计划招收9.36万人,占比42.1%,同比增长5%。
(三)院校地域:省内高校主场优势显著
四川考生对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的偏好明显,省内高校成为升学主力:
55所省内高校的595个专业组计划满足率达95.43%,其中“双一流”及部委属高校更是高达99.85%。考生累计填报省内高校专业组279万个,占总填报量的35.55%;本科一批中,88.23%的上线考生填报省内高校,52.51%的考生将省内高校作为A志愿。省内高校招生规模为14.78万人,较去年减少647人,占比从64.82%降至63.88%,虽仍为主体,但省外高校机会略有增加。
(四)多元升学:职教本科与专项计划满额,高分专科成新选择
新高考下的多元化升学路径逐渐成熟,不同需求的考生都能找到适配方向:
10所省属高校的16个职教本科专业组计划满足率100%,采用“1+3”联合培养模式,毕业证与普通本科一致,且部分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毕业即对接就业。
(五)竞争压力:录取率增幅有限,滑档退档风险高
尽管录取规模扩大,但整体竞争仍较激烈,“过线≠录取”成为普遍现象:
本科招生计划超23万人,仅较去年增加2351人(增幅1%),整体本科录取率约36.9%,升学压力仍存;985、211高校计划占比分别从3.95%、6.92%微升至3.99%、7.01%,顶尖院校机会略有增加,但竞争依旧激烈。
本科线上约27.83万人,普通类本科仅录取23.47万人,超4.35万考生滑档。其中,历史类本科线上7.07万人,录取5.62万人(录取率79.50%),滑档1.45万人;物理类线上20.76万人,录取17.85万人(录取率86.00%),滑档2.91万人。退档原因中,83%因“不服从专业调剂”,其余源于身体条件不符、单科不达标等;滑档主因包括志愿梯度失衡(“冲过高、保不足”)、专业组内竞争加剧、热门专业扎堆。
(六)复读趋势:规模破12万,历史类意愿更强
高考竞争的激烈性推动复读规模攀升:
2025届复读生预计超12万人,占总考生约19.7%,主力包括本科线上滑档考生(尤其历史类)、高分被专科录取考生、不满本科专业想冲“双一流”的学生。
历史类因招生计划少、竞争烈,复读意愿高于物理类,未来“文科内卷”或持续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