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高考“浙”十年,激发高校新动能,自主选拔在线浙江新高考团队汇总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新高考“浙”十年,激发高校新动能
十年变革,一路生花。浙江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高考招生机制,以及分段投档、专业平行录取模式,打破了高校之间的身份标贴和层次壁垒,倒逼高校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招生高校主动适应,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办学活力、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继《新高考“浙”十年,构建高中新生态》之后,本篇我们一起聚焦高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
考改教改联动: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新高考改革是对高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的重大改革。新高考下联基础教育,上接高等教育,直接带来高校生源素质的变化,间接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全方位影响。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两依据一参考”的招录机制,使高校生源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变革提供了坚实基础。高校更要紧密衔接高中培养路径,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新高考的科目设置和组合,使学生提早进入专业发展阶段,而且方向更加多样。促使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和细分,积极加强与高考衔接的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学生普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高校推进个性化、多样化培养。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和专业发展特长,结合高校专业培养要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新高考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也要继续这一路径,在培养目标设定上,更紧密关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交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阎登科,湖州学院教务处处长)
综合评价招生:促进人才选拔更多元
2011年浙江省率先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根据高中学考、统一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支持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报考条件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通过这种模式,高校可以更加科学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医科大学自2012年启动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以来,立足区域卫生健康发展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优化考核方式和招生专业类型,稳步提升计划规模,报考人数从首年1023人增长到2024年7357人,极大满足了多元化人才选拔需求。通过对学校招生及培养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生源整体展现出较好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后劲,无论是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还是毕业后在就业升学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一优势主要得益于综合评价录取生源所突显的多元化发展特点,以及高校对其综合素质进行科学选拔使得学生与专业之间更加匹配。“三位一体”综合招生,为高校立足特色选拔生源和提升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燕振、李章平、林安琪、方颖慧,温州医科大学)
学科专业优化:推动学校特色办学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中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渐让位于学科专业之间的竞争,学科专业实力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作为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校,中国计量大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增强专业建设的紧迫感。自新高考改革后,构建了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对那些在生源吸引、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方面持续表现不佳的专业采取减招、停招或停办撤销等措施。2017年至今,共停招翻译、公共事业管理、广告学、动植物检疫、市场营销、工程力学、材料化学等13个本科专业,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特色专业。
学校立足办学定位、传统优势和市场监管事业发展需要,继续强化在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检验检疫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将特色专业打造成精品专业;凝练传统专业的专业特色,增强该类专业同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区分度,强化特色竞争能力。
(▲陆勇军,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分层教学模式:践行以生为本理念
新高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综合素质评价作用,为高校人才培养做了顶层设计。高校也要在这个框架内,设计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是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后,生源结构有所变化,考生选考科目、知识结构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性,部分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为此,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结构差异,按照“分类建设、分层管理、过程监控、组织保障”的总体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核心是推进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特长,设置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搭建难易不同的层次体系,学生根据专业基本要求选择修读。如有些高校将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外语课程按照学生高考成绩或者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实行分层教学。具体培养过程中,积极推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程质量,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郑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
分类考试招生:畅通职教高考通道
新高考改革之后,高职院校主要的招生模式有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五种。本院新增的招生方式有高职提前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桎梏,给考生提供了更多升学通道;综合评价方式突破了以往评价选拔的单一性,有利于高校选拔符合培养目标且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学生。
新高考招生不分批次,高职院校首次有了和普通本科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高职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逐年递增,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也在逐渐变强。此外,新高考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提高了考生选到心仪专业的可能性。对高职院校而言,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学生的专业志向。
此项改革也意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时代的结束,生源竞争从学校层面进一步下探到了专业层面,高校招生如何“提低、稳中、拔尖”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对高职院校而言,要通过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来积极应对挑战。
(▲章国栋,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办主任)
教学形态创新:推动“数字+”实战化育人
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所培养公安高等应用人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浙江警察学院在新高考改革中迎来新发展机遇。学校紧贴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实际,全面深化实战化体系化办学,系统提升学校“新公科”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优质生源招录后,培育生成新质公安战斗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
推动“数字+”教学形态建设。全面发挥实战需求侧、社会技术侧、教学应用侧协同优势,大力加强学校数字化建设力度,协同建成数据集中、硬件集群、应用集成的数字化智慧教育环境。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中心,集成省级、校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探索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定向接入、定向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以实战化教学开展一体化育人。构建基于“新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战化课程体系,组成和各地市公安实战单位融合的实战教学团队,打造实情实景实地的实战资源矩阵。培养的学生成为如G20杭州峰会、19届杭州亚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系列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服务保障的生力军,实现课堂+实战的一体化育人深度融合。
(▲余湘青,浙江警察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