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财经大学正式开设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并启动高考招生。4月2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筹备会”上,这一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正式亮相。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副校长陈斌开,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教授、洪永淼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四级调研员李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思危基金理事长成卓,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腾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师生参加会议。会议由陈斌开和教务处处长林光彬主持。
马海涛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发展、校内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并表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好数字经济专业是中央财经大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实践的重要举措。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建设等主题畅所欲言,探索经济学教育从传统范式向跨学科、国际化系统升级的新路径。他希望以创新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瞄准国家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决策需求,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建构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和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财大力量。
经济学院院长郭冬梅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经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工作汇报,并详细介绍了学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筹备等情况。她表示,经济学院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深化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思危基金理事长、成思危先生的女儿成卓女士对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充满希望,她期待拔尖班传承成思危先生“经世济民、只争朝夕”的学术精神,在数字经济时代勇担学科交叉创新使命。
会上,举行了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班主任聘任仪式,聘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教授、洪永淼教授担任首席班主任。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知识体系重构”“跨学科课程设置”等话题展开研讨,表示建设好数字经济专业,需要坚守经济学底层逻辑,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法,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理论+技术+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孙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成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标杆,聚焦数字经济理论前沿与实践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贡献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的探索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重构财经高等教育格局的当下,作为财经领域拔尖人才培养的先行者,学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理念革新、课程升级、实践强化等系统性改革,持续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核心动能。
早在2020年,由经济学院主导建设的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培养基地便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立以来,基地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与数字经济时代对财经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推进“时代前沿”的课程教材建设,联合相关单位举办首届“中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研讨会”,发起成立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举办“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形成独具特色的科研育人生态。在2021级基地班培养中,100%保研率与50%北大深造率的亮眼成绩,彰显出基地班显著的育人成效;
中财大2021级基地班保研率为100%,其中50%学生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80%学生保送至985高校,育人成果广受认可
学校在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同样彰显引领力。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作为国内高校成立的第一家研究数字经济的学术机构,十余年来深耕数字金融与产业转型研究。2023年12月举办的“数字经济研讨会暨数字金融蓝皮书发布会”,集中呈现了其在数字经济理论建构与政策咨询方面的丰硕成果,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视野的拓展也亮点十足。2024年8月,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召开,来自中国、缅甸、越南财经类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培养财经人才等议题,为全球财经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传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的学术精神,中央财经大学正以系统化的育人实践,将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推向新高度。
当2025级通过高考选拔的新生踏入校园,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专业将正式启航。这批站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潮头的青年,将在融合经济学与数字科技的前沿培养体系中成长,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