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1+3”培养实验工作的通知》,我校作为市级实验学校,在2017年以来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2025年“1+3”培养实验公告如下。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简称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前身为通县女子师范讲习所,创建于 1915 年。1997 年 9 月,通县女子师范讲习所更名为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2016 年 5 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承办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组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作为唯一一所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核心区的完全中学,学校秉承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实践“用心办学,服务育人”的精神,达到“学生喜爱,家长向往,社会赞誉,国家放心”的境界,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坚强意志,会求知审辨、会沟通合作、会开拓创新(“四有三会”)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建设者,正在成长为一所体现中国特色,具有国际视野,适配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培养特色
图1 “四有三会”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画像
一 、课程指导思想与课程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导向,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突出副中心特色,打造初高中贯通培养课程,对接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全力培养“四有三会”(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坚强意志、会求知审辨、会沟通合作、会开拓创新)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图1)。
二 、课程结构
1. 学校的课程结构
结合我校的育人目标,我校构建了一主线、三层次、五领域的“人通·心通”课程体系(图2),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拓展和荣誉课程均包括五大课程领域,即数理与科技、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与体育、劳动与实践。
图2 “人通·心通”课程体系结构图
2. “1+3”四年贯通课程结构
图3 “1+3”四年贯通课程体系结构图
基于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了1+3四年贯通课程体系(图3),体现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和五育融通的特色。
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国家课程为主,包括数理与科技、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与体育和劳动与实践五大课程领域,重点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是拓展课程和荣誉课程的共同基础,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拓展课程,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在五大课程领域为学生提供学科和跨学科内容的拓展,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荣誉课程,面向学有所长的学生个体,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根据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提供定制化课程,在五大课程领域开设大学先修类,高级研修类以及学生自创课程和竞赛辅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顶尖大学,实现学术和职业上的卓越发展。
三 、实验安排
(一)实验范围
培养计划面向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通州区所有初中学校,共80人。
(二)报名条件
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升学资格和同一学校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
(三)报名方式
1. 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7月15-16日登录北京市“1+3”培养实验平台(https://yjs.bjedu.cn),自愿在市级实验学校、区级实验学校中分别选择一所报名。已被我校录取的学生,不可再报名区级实验学校。
2. 在报名平台“自我推荐”部分,学生可针对我校“四有三会”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进行介绍。
(四)录取方式
结合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和“自我推荐”内容,按照 1:3 比例确定面试名单,并按要求组织面试。面试名单和面试结果均在学校网站公布。
1. 7月18日学校公布面试名单。
2. 7月19日组织面试(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3. 7月21日公布录取结果。
学校官方网址:http://www.rdfztzxq.cn/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人通宣传号
(五)学生管理
进入实验的学生自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在我校就读,学籍转入我校,按规定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升入我校高中。进入实验的学生可在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前退出实验,退出学生转回原初中学校,可参加当年中招,但不能参加指标分配批次录取。
四 、咨询电话
咨询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
咨询电话:89537370
五 、“1+3”培养实验工作时间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5 年“1+3”培养实验
工作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