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本市1400余所中小学将实现AI通识课程全覆盖,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此次课程全面铺开以两份核心文件为支撑:今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教学、支撑、师资、应用、推广”等六大体系,搭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梁八柱。6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从课程定位、内容体系到实施路径,为各区各校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让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有章可循。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域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地区,北京的实践被教育部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北京样板”。
“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了感知到创制的螺旋式上升学习路径,分层设计课程主题。”中关村第三小学信息中心主任郝石佩举例,一二年级主打“玩中学”,学生将在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中体验AI创作的快乐;三年级开始认识AI,辨别生活中的AI应用;四至六年级课程从理解AI背后的数据、学习AI算法,到使用AI搭建一些简单应用,引导学生从学习者逐渐转变为创造者。
配合AI课堂,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将上线新设备——“智能助教助学大模型”终端,支持师生实时互动答疑。该校还采购了开源硬件套件,用于学生动手实践物联网和简单算法开发。广渠门中学则将生物学、计算机等学科与AI课程结合,从“AI+五育”融合的角度入手,开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辅助美术、微电影、音乐等多种课程。
中小学部分年级还将启用新教材,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专家说,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会应用”和“跨学科实践”,增加真实情境案例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中小学生的“小书包”还将实打实的减重——本学期起,中小学生实现免自带餐具。本市持续推进“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对部分学校进行改扩建,挖潜空间设置“微厨”,增设餐具洗消设备,并严格制定校园餐具消毒标准,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隐形负担”。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既是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担当。我们要让青少年从小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培养既懂技术、又明伦理的未来公民,为国家储备科技创新人才火种。”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经验;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教育”应用场景。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首批课程资源为起点,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
🚀欢迎加入“2026初中升学交流群”,群内不定期的推送相关的升学资讯以及专题讲座,另外还有一对一的线上答疑,扫一扫,立即加入,开启你的升学成功之旅吧!
↓↓↓↓↓↓↓↓
如加群失败,可加妮妮老师微信(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高考年份-姓名-选科等,统一邀请进群哦~